值得一提的是,郑板桥的咏物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在这些诗歌中,郑板桥以物喻人,借咏物抒发自己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如《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总之,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我国古代诗坛具有重...
8、《题画竹》郑板桥〔清代〕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诗中写出了秋风中的青竹不畏风雨、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表达了...
——郑燮《竹石》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郑燮《题画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
郑板桥擅长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的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在清代文人画家中具有代表性。在本文的五首诗词中,《竹石》郑板桥赞颂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顽强生命力;《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则透露出他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士大夫...
郑板桥的七律,先扬后抑,写尽了无奈和愁闷,作者不愧是诗坛高手。诗人在前三联描写扬州的繁华和热闹,无论是“画舫、丝管”,还是“千家养女、十里栽花”等等,都表现出一派奢华的情景,甚至让人有一种“欲登仙”的错觉。可是结尾却突然转折,充分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困惑。全文一气呵成,情感深沉,不愧为...
出自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句言画根瘦竹为渔竿,意在表明诗人决心脱离官场、归隐江湖的人生志向。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躺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疾苦号寒的怨声。这句诗写出了对...
郑板桥最出名十首诗 1、《竹石》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江晴》清·郑板桥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3、《题画兰》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4、《峭壁兰》清·郑板桥 峭壁一千...
郑板桥的古诗词20首
总之,郑板桥的诗洒脱、有创新的风貌,诗画相契,因画生情,借题喻意,由于诗歌的作用,让画具备生机勃勃的人格风格与多重的意境。另外,郑板桥的诗还具有超旷不群的意趣,让画赋予生命力和人格化,让其画物灵性十足,神采飘逸。再有,他的诗又有微言大义、举足轻重的诉说深沉历史的幽思,此种意境是其他时代诗人...
《咏雪》是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这两句是虚写,用数字来形容雪花的数量,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表现出雪花飘飞的动态。这里没有使用任何修饰语,只是简单地数数,但却给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