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郑昭公还是太子之时,他就看不惯高渠弥,而高渠弥也仗着郑庄公的信任完全不将太子放在眼中,双方的矛盾因此越来越大。郑昭公初次即位时,因在位时间过短,还没来得及找高渠弥麻烦就被迫逃出郑国,这让高渠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郑昭公复位后,高渠弥与郑昭公的关系虽然在祭仲的协调下有所缓解,...
郑昭公在做太子时,郑庄公准备任命高渠弥做卿,郑昭公讨厌他,坚决阻止,但郑庄公不听从,还是任用了高渠弥做卿。郑昭公继位后,高渠弥担心郑昭公会杀害自己。公元前695年(郑昭公二年)十月二十二日,高渠弥在与郑昭公出去打猎时,在野外射杀了郑昭公。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回郑厉公,便改立郑昭公的弟弟公子亹...
进入公元前696年,也就是鲁桓公十六年,郑国真正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国三公的局面和严峻的外部打压,让郑昭公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估计这时的郑昭公,也就是原来的太子忽,不会感受到作为国君的快乐,更没有了往日的英雄气概!相反,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让郑昭公有点喘不过气来!从外部看,鲁桓公把郑昭公当作眼...
《史记·郑世家》中的郑昭公,首次出场在郑庄公三十八年(前706年),司马迁对他的描述基本可以用“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八个字来概括。几年后,郑庄公去世,郑国立即陷入争夺君位的内斗之中。郑昭公出奔又回归,无非依仗老臣祭仲的支撑,但即便如此,他只短短在位不足两年便被刺身亡。司马迁笔下的他无非是郑国历史...
郑昭,姬姓郑氏,名忽,郑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春秋时期郑国第四任及第六任君主,郑庄公长子,郑厉公和郑君子亹的哥哥,其母为邓国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前706年,齐国被北戎进侵,郑庄公派太子忽领兵协助齐国。齐僖公想把女儿嫁他,太子忽婉拒。大臣祭足(祭仲)劝他接受,因为这...
结果原本好好的聚会被太子殿下这么强硬地一搞,最后不欢而散。好在齐僖公虽不满太子忽再三拒绝,到底还是欣赏他的,齐郑两国的关系才没就此反目成仇。出逃卫国 太子忽在郑国上卿祭仲的拥立下登上了国君之位,即位为郑昭公。郑昭公有个兄弟,公子突,在郑昭公即位前被送到了宋国。此时宋国的国君是宋庄公。
所以郑庄公也会犹豫,不然直接就一锤定音了,管你同不同意。当然事后来看,齐僖公的女儿们都不是善茬,几年以后,宣姜搞得卫国大乱,而文姜直接搞死了自己的老公。 3.流亡、复位与去世 鲁桓公十一年五月(B.C.701年),一代雄主郑庄公去世,郑忽即位,史称郑昭公。然而九月份的时候,在宋庄公的授意下,宋国的贵族...
郑昭公复位时正值卫侯姬朔刚刚继位,听说郑厉公跑了,郑国来接在卫做政治避难的姬忽复位,当然十分高兴,抓住这个与郑亲和的机会急忙发兵送姬忽回国。 祭仲见了姬忽先请罪,说当时怎么怎么回事,一时保护不了您,请主公恕罪。昭公口中虽说爱卿无罪,没你我怎么能回国复位。心里却已是恨怨祭仲,对他也不像以前那么信任了...
于是,下定了‘弑君’决心的高渠弥,就开始暗中寻找机会、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动手,将对自己怀恨多年的国君郑昭公给除掉,一了百了。不过,高渠弥也知道,要想顺利干掉郑昭公,那动手的时机,还得选在一直维护自己的正卿祭足不在场之时,以免到时候祭足会出面干预、并协助国君脱难,而导致自己的计划功败垂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