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被引频次 1950 成果数 117 H指数 18 G指数 44领域: 化学 期刊 77.8% 会议 9.4% 专著 0% 其它 12.8% 总计 117篇 2018年成果数18 2014年被引量377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Constructing a Stabilized 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High-Voltage Li...
近期,厦门大学郑建明教授和杨勇教授团队提出一种锂金属负极界面稳定策略:首先在LiSiPSCl电解质层表面引入CFx-Ag复合修饰层,通过CFx的原位电化学反应,最终转换形成富含LiF纳米晶的界面保护层结构。在此复合修饰层结构中:碳基体网络起到骨架...
第一作者介绍 符昂,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郑建明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钴酸锂正极结构和界面改性,及电解液组分调控和优化等。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2016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能源化工专业(2019年),师从方晓亮教授和郑南峰教授,主要在锂硫电池正极和锂金属负极等领域开展相...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调控电解液溶剂化结构以实现界面稳定性和电池动力学性能提升被认为是最经济可行且可大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策略之一。 近期,厦门大学郑建明教授团队注重电解液溶剂化结构调控,开创了低Li + : DME (1 : 4 by mol),兼具耐氧化、提升快充能力的局域中高浓度电解液体系组成1.1 M LiFSI-DME/TTE (3...
我叫郑建明,在国内厦门大学到美国国家实验室,干了六年时间,去年时候回到ATL,在研究院从事新材料开发,今天主要从材料开发角度和大家做分享。首先介绍一下ATL。我们最早于1999年成立于中国香港,后来我们总部是定于福建省宁德市,我们在东莞还有另外一个生产基地以及PACK工厂,我们PACK工厂业务拓展到印度、美国加州。
基于此,厦门大学郑建明教授课题组研究了具有较高给体数(donor number,简称DN值)的多种电解液溶剂和添加剂,如三甲胺(TMA)、三乙胺(TEA)、六甲基磷酸三酰胺(HMPA)、DMI等,以降低Li||CFx电池的反应能垒,并实现较高的放电电压平台...
我叫郑建明,在国内厦门大学到美国国家实验室,干了六年时间,去年时候回到ATL,在研究院从事新材料开发,今天主要从材料开发角度和大家做分享。首先介绍一下ATL。我们最早于1999年成立于中国香港,后来我们总部是定于福建省宁德市,我们在东莞还有另外一个生产基地以及PACK工厂,我们PACK工厂业务拓展到印度、美国加州。
研究助理(香港大学化学系,2009-2011) 博士(厦门大学,物理化学,2011) 学士(厦门大学,化学,2005) 研究兴趣: 储能材料设计合成:包括锂离子电池体系、钠离子电池体系、锂-硫电池体系高比能储能材料(极致高镍三元NCM、高电压钴酸锂/LNMO,富锂锰基正极等)设计、合成参数优化、性能失效机理研究 ...
在不遵循典型替代策略的情况下,厦门大学乔羽教授、郑建明教授及中科院物理所王雪锋研究员等人引入了一种微量电解液添加剂,即(4-甲基磺酰基苯基)三氟硼酸钾(记为SPTF),从而改进了原始碳酸盐溶剂的脱氢过程,最终提高了CEI和高达4.65 V时LiCoO2正极的长期循环稳定性。
郑建明 中国 厦门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学者ID:GAID10196946 ORCID:0000-0002-4928-8194 同名学者 论文总数180+ 国际论文数175+ 知名学者引用 TOP引用学者 临床指南引用 订阅此学者 注册后可以免费订阅1位学者,订阅后可以查看全部论文及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