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郑守仪弟弟就读的华侨学校里,有一位爱国华侨与郑守仪结识后没多久就回国了。回国后,他写信告诉郑守仪:“祖国正着手大搞建设,迫切需要人才,欢迎海外学子归来。”郑守仪终于盼来了机会,她决定放弃硕士学位回国。华侨不仅帮助她与祖国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还写信委托他在菲的华侨朋友帮助郑守仪办理离菲手续。
于是,郑守仪开始尝试将有孔虫的外形雕塑出来。从未学过雕塑的郑守仪开始在实践中摸索。一开始她选用滑石进行雕刻,比较费时费力。后来在朋友的指点下,郑守仪选用陶瓷泥或石膏进行雕刻。一个个美丽的有孔虫模型在郑守仪的手中诞生了。这些美丽的海底小生物得以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国外有孔虫研究学者早年用溶解后的...
郑守仪 女,著名海洋生物学家。 1931年5月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广东省中山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4 年在菲律宾东方大学获“商科教育”和“生物学教育”学士学位,后在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生物学,1956年7月回国,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五至七届山东省...
郑守仪雕刻的部分有孔虫模型。 上世纪50年代时,国外开展孔虫研究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但在我国该领域尚属空白。 从1956年起,郑守仪凭着一双手、一双眼、一台显微镜,详尽描记了1500余种新的有孔虫,约占世界已知现生有孔虫种类的1/4。 不仅如此,她还绘制出3万多张有孔虫种类形态图,为有孔虫建立了一整套准确可靠...
郑守仪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获“商科教育”和“教育生物学”双学士学位,后在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生物学。1956年7月,放弃唾手可得的硕士学位,瞒着双亲只身回国,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开创并全面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迄今,郑守仪详尽描记了1500余种,其中包括1新科、1新亚科、24新属、290新种,...
【弘扬科学家精神 】 发现海洋微观之美 ——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 威海科普 2023-05-24 15:43 发表于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weihaikepu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郑守仪, 女,海洋原生动物学家。1931年5月20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原籍广东中山。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教育学士。1955年就读于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1956年回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60年代,合作完成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70年...
郑守仪院士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科研建设,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展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应向她学习,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
一,初识郑大姐 郑守仪大姐的事迹很多人都知道。她在海底有孔虫方面的研究享誉国际。她是科学院院士。现在虽然年过80,却依然忘我的工作。作为侨界的知名人士,郑大姐为岛城广大的侨属台属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激动不已。我初识郑大姐是在1976年十月初的一个晚上。当时正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