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958年,郑儒永就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收集了土样1200号左右,分离菌种600号左右,鉴定菌种27号,涵盖13种和一个变种。 她牢记老师戴芳澜教授的谆谆教诲:文章不在乎数量,而在乎质量。正是在这种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下,郑儒永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执着,她没有急于发...
郑儒永曾表示父亲和老师是对她一生影响最深的两个人,父亲郑铁如先生的正直、爱国、清廉、俭朴,老师戴芳澜教授的治学精神及学术成就,都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郑儒永硕果累累,她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首次报道了我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和新变种,其主编的《中国真菌志—...
郑儒永与实验室的同事们合影 1977年,郑儒永关于白粉菌属(Erysiphe) 的研究结出累累硕果,接连发表多篇重量级研究论文,并于第二年作为“中阿文化交流协定项目”的组长,赴阿尔及利亚讲学和帮助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郑儒永在白粉菌属的研究方面,累计发表了十几篇重要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儒永院士1931年1月出生于香港,1953年,她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植保专业毕业,同年进入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戴芳澜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真菌的系统分类研究工作。郑儒永曾说父亲和老师是对她一生影响最深的两个人,父亲郑铁如先生的正直、爱国、清廉、俭朴,老师戴芳澜教授的治学精神,都在她身上打下了深深...
凤网首页 女性新闻 湘女e家 焦点新闻 家庭生活 凤网专栏 托育早教150万元!88岁郑儒永院士捐赠毕生积蓄设立奖学金 激励青年学子努力向上 上拉加载更多
郑儒永,这位来自潮阳的杰出女性院士,她的学术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祖国的内陆度过。1937年,面对日寇侵袭香港的困境,年幼的郑儒永与家人一同逃难,辗转于桂林、贵阳和重庆等地完成了中学教育。抗战胜利后,她在广州真光女子中学继续学业,并于1949年考入岭南大学,主修农学院园艺系的庭园布置专业,后来转至...
招生专业 071005-微生物学 招生方向真菌系统学 教授课程孢子植物系统生物学研讨会 奖励信息(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等奖, 院级, 1984 发表著作( 1 ) 郑儒永、魏江春、胡鸿钧、余永年、吴鹏程、邢公侠、刘波编. 1990.《孢子植物名词及名称》. 1-961页., Nouns and Names of Cryptogamae, 科学出版...
郑儒永黄河奖学金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郑儒永院士和黄河研究员设立的奖学金。2019年4月2日,88岁高龄的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郑儒永院士和90岁高龄的老伴黄河研究员,在微生物所和国科大相关人员的见证下,将毕生积蓄150万元捐献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永久性“郑儒永黄河奖学金”,用于激励...
名利金钱,对她而言从未入眼,即使暮年,仍有一颗赤子之心。她心里想的,仍然是如何再为国家发挥余热,如何再为科学贡献力量。 郑儒永先生身上有着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也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先生之风,吾辈往之。 来源:“协力”电子期刊2020年第02期(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