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 [ dǐ b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ǐ bào ] 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末开始发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称京报。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邸报 词语邸报 繁体邸報 拼音dǐ bào 注音ㄉㄧˇㄅㄠˋ 邸报的意思 邸报含义解释 ⒈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末开始发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称“京报” ...
“邸报”是否最早出现于汉朝,目前在新闻史研究工作者中还有不同的看法。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
邸报是古代政府用来向下发布命令、书诏、章表、辞见等方面内容的公开印刷品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历时最久的报纸。“邸报”又称“邸抄”,另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它在朝廷的直接管理下统一发布。到了宋代,邸报已经具有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因此又有“朝报”之称。中央直接管理邸报,朝廷也对邸报的...
一、明代邸报发展的原因 虽然现在学界公认汉代已有邸报,但这只是通过《汉书》的记载,汉代邸报具体什么样,还没有实物见证。上世纪初,在敦煌曾出土了唐代邸报“进奏院状”,这是世界上出土最早的报纸,可惜被英国抢走了。但通过此物大致了解了唐代以前邸报的范式,在唐代,邸报的发行已经被纳入中央政府统一管辖。敦...
邸报是明代官员在履新时按照规定所撰写的一份文件,目的是向上级报告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履职情况,以便上级了解和监督下级的工作。 邸报的基本形式是以觐表的形式呈递给封官,内容包括个人情况、抵任前的情况、服科、历任官职、分任评议、赏罚记录、性格特点等方面,同时还要附上自己的履职计划和对于地方情况的初步了解。
邸报是中国古代官方用于传递政令、朝政动态及重要消息的新闻传播工具,可视为最早的政府公报形式。其雏形出现于汉代,历经各朝发展,至宋代形成较完善的公开发行体系,明清时期成为官方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清末民初逐渐被近代报刊取代。以下从定义、历史演变、内容特点、社会影响四方面展开说明。 一...
创始于西汉初期的《邸报》,作为我国最早的报纸,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份报纸因政治需求而诞生,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各郡在京都长安设立“邸”,由代表负责皇帝与各郡长之间的联络。为满足传递信息的需求,《邸报》应运而生。随着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其印制方式得以革新,采用毛笔楷书书写后木板雕版单张印制...
中国的报纸起源于唐代,当时主要是作为的是官方的公文报纸发送公文,被称之为“邸报”,到了明代时,“邸报”已经有了特别大的发展,邸报作为明代社会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发行体系,并且成为了当时上至官员大臣,下到贩夫走卒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媒介。 关于明代的邸报,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邸报的主要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