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邮电部门承担报纸、杂志的发行业务。是中国报刊发行工作的主要形式。报刊实行“邮发合一”,是为了利用邮电部门通信运输网点遍布城乡、联系群众广泛、传递迅速等特点,将报刊及时地发行到群众中去,以满足社会需要。简介 中国早在唐代就通过官方设置的邮驿 (包括陆驿和水驿)传递官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
邮发合一名词解释 邮发合一,即邮政和快递服务合并为一体的服务模式。传统上,邮政服务主要负责信件和包裹的投递,而快递服务主要负责快递包裹的投递。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邮政和快递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将两者合并成一体成为趋势。 邮发合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服务...
所谓“邮发合一”,指的是报社将报纸发行业务全部交邮局办理的委办型报纸发行体制。实际上,邮局的报刊发行部门与报社的发行部门并未实行组织机构的合一,前者是发行业务的实际承办者,后者只是报社与邮局报刊发行部门之间的联络者。邮局之所以能承办报刊发行业务,是因为邮政部门拥有一个现成的邮件送达网,这一现成的邮件送达...
张斯婷介绍说,“邮发合一”也是当时确立的重要制度,邮政部门将《东北日报》及各省地方报的发行均并入总局,总局另设发行科,从此,报刊发行就成为邮政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邮发合一”半年的时间,当时的《新黑龙江报》发行量就从刚开始...
“邮发合一”是指中国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实行的一项报刊发行制度。在这种发行制度下报纸的生产(编印)和流通(发行)是截然分开的把送信与送报捆在一起把多家报纸捆在一起把报纸的征订、运发和投递捆在一起把批发和零售捆在一起这种“一分开、四捆起”就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这种模式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
1950年代,官方主导下,区别于以读者为中心的民国派报业,一种新型的,以便于邮政机构分发为特征的报纸流通方式,即“邮发合一”,在上海逐渐确立。邮政发行运作的诸种环节,如邮发网络的布置、组织机构运作的内在逻辑,邮政与报纸在“邮发”过程中各自分工、协作和竞争、中突,以及订阅与零售以一种全新方式而展开,这使得围...
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和全国邮政会议在北京召开,都强调了借鉴山东等老解放区的经验,倡导实施“邮发合一”。政务院(现国务院)在同年正式批准了这一方针,确定了邮政负责报纸发行的政策。1950年2月13日,这一政策在《人民日报》上得到了实践,该报与邮政总局签订了协议,从3月1日起,《人民...
[名词解释] 邮发合一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自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实行的是“邮发合一”制度。其主要优点是:节约资源;布点全面迅速。其主要不足是:一是增加了一道中介环节,不但提高了报纸的发行成本,而且导致报社生产、销售之间的脱节;二是读者的订报费不能及时回笼,使报社缺少必要的流动资金。
邮发合一:指中国建国初期到80年代的一种报刊发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将报刊的生产和流通分开,将送信和送报捆起,将多家报纸捆起,将报刊的征订、运发、投递捆起,将报刊的批发和零售捆起。这种“一分开,四捆起”的模式,就叫“邮发合一”。该模式拓宽了报刊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和混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