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à làn tuó ] 亦作'那烂陁',见'那烂陀'。 梵语N?land?的音译。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的佛寺名。唐玄奘﹑义净等入天竺求佛经,皆曾停居此寺。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
《那烂陀》是郑智化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4年10月23日。歌曲歌词 执至荼蘼 皆能放开 无法无规 施受自在 何来因果 何谓善恶 一叶菩提 立地成佛 那烂陀 那烂陀 除万般迷障 解一切困惑 那烂陀 那烂陀 度疾厄解脱 传正道福德 如是皈依 苦修西行 唯识唯真 明心见性 一念刹那 摩诃般若 双掌合十 阿弥陀佛 那...
那烂陁,读音为nà làn tuó,汉语词语,为梵语音译。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的佛寺名。唐代玄奘、义净等入天竺求佛经,皆曾停居此寺。解释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从此北行三十馀里,至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仪式过后,二十位僧人带领玄奘面见那住持正法藏。正法藏就是戒贤法师。据称,那烂陀寺的师生,能够通晓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多人,通晓三十部的五百多人,通晓五十部的,加上戒贤法师共十人。唯有戒贤法师一人穷尽了所有学问,成为一代宗师,因此,众人尊重他而不直呼其名,都称他正法藏。玄奘见到戒贤法师后,向他施以极为...
“古老的佛寺,因高僧而再次显名”,说的就是那烂陀了。公元629年,唐朝僧人玄奘为求证佛经原旨,毅然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在天竺诸国(今印度)游历3年后,来到古摩揭陀国都城外的那烂陀寺学习。 那烂坨,梵文“Nalanda”,意为“施无厌”。据《大唐西域记》卷九所载,当地树林中有个水池,池中生活着一条神龙,名叫...
郑智化与《那烂陀》 全面解读郑智化26年全新作品《那烂陀》的文化背景及内涵。#郑智化 #一卷音乐#那烂陀 - 一卷书房于2024102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45.5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那烂陀寺是历史很悠久的佛教圣地,可它如今的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如以前了。这里以前是古印度文明的中心地带,还紧挨着摩羯托、南达、孔雀和笈多这些强大帝国的京城附近。哪怕它在政治方面没什么大影响了,但在信徒心里还是很崇高的,可也正因为这样,它容易被侵略者随便攻击。就这样,当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查找的...
那烂陀寺分为僧院区和教学区。僧院区由大致相近的院落组成,共有12座。每个院落的四周排列着狭窄局促的僧房,院子内有石桌、水井和厨房,每个院落都有走廊通向外面。教学区有寺庙和佛塔。佛子主要在寺庙里学习佛经。周围散布着许多佛塔,其中真身舍利佛塔最富气势,这座塔分三层,外观雕有精美的图案,角楼的壁龛中...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西行取经的终点站大雷音寺,拜谒如来,取得真经。事实上,唐朝高僧玄奘在印度参悟真经的地点,不是神话小说中的大雷音寺,而是举世闻名的那烂陀寺。在那里,玄奘渡尽劫波,终成大器。而那烂陀寺也因玄奘的到来声誉鹊起,因玄奘的离开日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