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含,由后秦鸠摩罗什由梵语译为阿那含,“不来”或“不还”之义,声闻第三果。谓不再来,又称不还果,是佛教修行者进入圣道的果位之一,为声闻乘之中的第三果,得证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还欲界,而证涅槃。此位须断尽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证得之。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五下分结是:...
阿那含,读音是ā nà hán。意思是梵语音译。意译为不还。佛教声闻乘(小乘)的四果之三,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解释 梵语音译。意译为不还。佛教声闻乘(小乘)的四果之三,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出处 晋 法显 《佛国记》:“又念雖爾我今但欲殺三毒佻...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是小乘佛法中修行次第的四个阶段(果位),合起来称为“四果罗汉”。也就是说,要修到“阿罗汉”这个层次,要先后经过这四个阶段。1、须陀洹,又译为预流、入流,佛教术语,是南传佛教中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2、斯陀含,是佛教的位阶、果位名称...
那么阿那含相呢跟一种子实际上差别在这里,就是说次第的断第七品,断第八品,这个叫做阿那含相。如果是超断到第八品,这个是一种子。那么断第九品的话呢称为阿那含果,阿那含果位一到的话,那欲界他永远不会来了。 所以说他这个藏教啊,他断惑是实断的。断掉以后他再跑不来了,他再到欲界来度化众生的话,...
笔记(23):第一章、出家证果(8)阿那含 作者/ 观诸法如 8 阿那含 「阿那含,此云不还,即第三果」,这是三果。「阿那含」翻成中国话叫不来果,也叫不还果,他超出欲界,再不还来欲界受生。 「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阿那含证了三果,欲界的寿命终了,他的灵神就超出欲界。「上十九天」怎么讲呢...
拘那含牟尼佛,意译金色仙、金儒、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大智度论》云,又名迦那伽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据《长阿含经》记载,拘那含牟尼佛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城,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其父名为大德,母为善胜。佛陀于乌暂婆罗树下...
证斯陀含果的条件:三结尽,贪、嗔、痴三毒渐薄; 证阿那含果的条件:断三结,及五下分,贪欲、嗔恨已断; 证阿罗汉果的条件:贪、嗔、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善见律毘婆沙卷第十八: 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
须陀洹(初果)与斯陀含(二果)虽尚未圆满定力与正念,但他们的戒行是圆满的,不会再破戒,因此称为戒圆满者(sīlesu paripūrakārī)。 阿那含(三果)与阿罗汉的正念与定力完全圆满,每一刹那都清楚色法与名法如何生灭,因此称为定圆满者(samādhismiṃ paripūrakārī)。由于每一刹那都能忆持不忘, ...
白话《五百罗汉》第067尊:瞿罗那含尊者 2024-02-24 06:00:0201:31 17 所属专辑:《五百罗汉》故事:杀贼·无生·应供修行之路|哲学智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19.90 喜点 喜欢下载分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