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骘(zhì)(?-121年),字昭伯,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时期外戚、将领,太傅邓禹的孙子、护羌校尉邓训的儿子,和熹皇后邓绥的兄长。 出身名门,起家大将军(窦宪)属官。凭借妹妹邓…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邓骘(zhì)(《东观汉记》作邓陟 ,?—121年),字昭伯。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时期外戚、将领,太傅邓禹之孙、护羌校尉邓训之子,和熹皇后邓绥之兄。 最初被大将军窦宪征辟,因其妹邓绥入宫为贵人,任郎中。永元十四年(102年),邓绥被立为皇后,邓骘升任虎贲中郎将。汉殇帝即位,邓绥临朝听政,邓骘...
贵为大将军,心胸还是大度。侍中李充是高节之士,邓骘常常卑礼相敬。有一次宴请宾客,李充也是受邀人之一,邓骘对来宾说,我虽然是大将军,但是非常需要招揽一批人才帮我,弥补我自身的不足。于是李充开始推荐“海内隐居怀道之士 ”,邓骘觉得推荐的不太好,但是也不好直接打断正在滔滔不绝的李充,于是就给李充敬...
历史知识> 邓骘 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字昭伯。少为大将军窦宪属吏。后因妹为和帝皇后,三迁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106)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开仪同三司之制。殇帝死,与邓太后定策立安帝。永初元年(107)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大败。后以贵戚得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诸弟皆居显位。为政崇节俭,罢力役。鉴于...
邓骘文言文翻译邓骘,字伯山,颍川舞阳人也。父邓禹,字仲华,光武中兴之辅臣,封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骘少孤,事母至孝,以父故,起家为郎中。光和元年,迁黄门侍郎,寻擢为光禄勋。熹平元年,拜为司徒,居公位,权倾朝野。 骘性谦和,好文学,尤善草隶。所著文章,多传于世。其《自序》云:“吾少好学,不拘小节,故能...
在当时,这邓骘可谓是权倾一时,但他与其他的外戚干政不同,他对皇权始终存有敬畏之心,从不做越举之事。即使身居高位,他也仍然号召节俭,因此得到众人的认可。朱宠曾这样评价他: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兄弟忠孝,同心忧国,宗庙有主,王室是赖。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兄凭...
不识时务(bù shí shí wù),意思是不能认清当前重要的事态或时代的潮流;比喻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语出自《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邓骘出身名门,其祖父乃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高密侯邓禹,凭借出身,邓骘...
历史人物> 邓骘 【生卒】:?-121 字昭伯,邓训子。少辟大将军窦宪府。和帝时妹为和熹皇后,官至东骑将军、仪同三司。殇帝死,与邓太后定策立安帝,被封上蔡侯。率军出击凉部叛羌,大败而还,依太后之势仍拜大将军,由此外戚专权多年。太后死,被罢官,绝食而死。
比如邓骘,名门之后,和熹皇后邓绥的兄长,却少有外戚的飞扬跋扈,赏赐的官爵也不接受,但即便低调行事,仍被污蔑免职,最终含恨绝食而亡。 邓骘的出场,是凭借着妹妹邓绥,邓绥进入皇宫成为贵人,邓骘兄弟也先后得到了升官,邓骘本人担任郎中一职。后来邓绥被立为皇后,邓骘也再次升官。但汉和帝早逝,汉炀帝年纪也小,邓太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