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020 年 2 月 6 日,美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其中,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建人、首席科学家邓中翰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人工智能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邓中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77校友。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数字...
1997年,邓中翰结束了学习生涯,来到硅谷自主创业。上天对邓中翰似乎格外优待,他创办的一家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的公司很快获得了成功,公司市值顶峰时达到1.5亿美元。看起来,他已经实现了富裕而安逸的美国梦。就在这时,邓中翰遇到了祖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他向邓中翰提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中国半导体工业可能要走...
邓中翰院士介绍,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为航天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低功耗以及自主可控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十八年来,邓中翰院士带领团队实现一系列科研突破,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开发成功国内首款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并实现量产,标志着我国在深...
邓中翰:1999年10月1日,我作为留学人员代表受国家邀请参加50周年国庆观礼,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看到一辆辆彩车承载着伟大祖国在工业、农业、教育、国防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深受震撼,既为祖国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又想到自己在美国做了很多芯片,但还没能为祖国做任何贡献,多年...
邓中翰院士 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来的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在美国IBM工作期间,负责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提交多件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同时他也被称为“中国芯之父”。而他自己更喜欢“中国科学家”这个头衔。视钱学森为偶像的邓中翰于1999年10月1日应邀回国,为了祖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起步...
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年初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邓中翰院士认为,海量数据是我国的基础优势,应实现从数据到数据要素的转变。 为实现这一目标,邓中翰院士建议,将...
邓中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 邓中翰,1968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集团创建人、首席科学家,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毕业于伯克利时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
他就是“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邓中翰院士。 1987年邓中翰考入中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随后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伯克利的5年时间内取得了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3个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
其中新院士中有 6 位华人,分别是李飞飞、刘镇钦、范钦强、俞久平、曾亮、张捷;另有 1 位中国籍学者——邓中翰当选国际院士。在7 名华人中,其中张捷、邓中翰两人曾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 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作为工程师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旨在表彰那些对“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包括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工程文献有...
【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新型举国体制,解决“卡脖子”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新”在哪里?怎么解决“卡脖子”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记者史伟 摄 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是一个企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