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一枚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致使管内鱼雷爆炸,“致远”舰沉没。200 多名官兵大多壮烈牺牲。邓公亦坠入大海。终年 45 岁。关于邓公与爱犬“太阳”的传说,虽无确切见证,却深深触动人心。相传,邓公坠海,随从向他抛去救生圈,他坚决不接,爱犬“太阳”迅速游来,用身躯托住邓公助其浮...
这座邓公祠是在甲午战后不久由当地百姓建成,当时祠中有邓世昌木主像一尊。这是唯一民间祭祀的邓公祠。在封面新闻连续报道《邓世昌家族往事》期间,获得数张邓世昌后人保存的老照片,其中就包括邓公祠以及邓世昌木主像照片。此后,封面新闻记者又在邓世昌外孙的一封家信中看到有关邓公祠和木主像照片的记载。在威海甲...
邓氏宗祠,纪念邓世昌的重要基地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邓氏宗祠始建;1994年8月,邓世昌殉国100周年之际,邓氏宗祠成立邓世昌纪念馆。纪念馆的主体建筑邓氏宗柯为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坐北朝南,广三路,中路三间两进,青云巷两侧为厢房,四角建角楼。前院有照壁和门楼,东西各有一门,石门额分别镌刻“燕翼”、“贻谋”。
【原创】民族英雄邓世昌祖祠 四月十一日,来到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纪念馆参观。简介:邓世昌祖祠在广州海珠区邓氏宗祠内。邓氏祖祠始建于1834年,“邓世昌”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后,清廷追封其为“从一品”官,故宗祠正门按一品官员规格,建6级台阶,以清代中晚期南方大祠堂的形式重建。轩昂气派的岭...
宗祠始建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原来规模较小,因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受清政府嘉赏,邓氏族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将原祠拆平扩建。20世纪50年代初,宗祠辟为世昌小学,后为海珠区卫生、海珠区结核病防治所使用。1985年7月,海珠区政府在宗祠中座内立了邓世昌的塑像,像座两旁分别书有《邓世昌传略》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邢台...
昨日,记者从海珠区有关部门获悉,经过古建筑与布展翻新,邓世昌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海珠区文化部门更为此远赴“致远号”打捞现场,找回为人不知的邓世昌足迹。 大门深藏百年门神 曾被红漆覆盖 “究竟是陈家祠大门的门神大,还是邓氏宗祠大门的门神大,我们没有考究过,”海珠区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对门神却是大门原...
宗祠东邻海珠区政府,南向邓世昌纪念小学,北面背靠历史悠久的海幢公园。该建筑总面积5700平方米,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1994年8月,邓世昌殉国100周年之际,中宣部正式批准在邓氏宗祠成立邓世昌纪念馆,为广州市经中宣部批准成立的名人纪念馆,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代管;1999年,邓世昌纪念馆归入海珠区,由海珠区文化广电...
邓氏宗祠(现为邓世昌纪念馆)是来龙凤街必须打卡的地方。它位于宝岗大道龙涎里直街2号,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原规模较小,后因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受清朝政府优抚,光绪二十年(1894年)邓氏后人将其抚恤金一部分用于改建邓氏宗祠。 邓氏宗祠正门按一品官衔的规格建造六级台阶。邓氏宗祠后座大堂,有一...
课程简介:邓世昌纪念馆,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广州市唯一经中宣部批准成立的名人纪念馆。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这里同时也是广东省、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课带您游览邓世昌纪念馆,了解广州历史文化。 课程内容:邓世昌纪念馆,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广州市唯一经中宣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