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邑】 【yì】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 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2) 古代称侯国为邑 [state]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
综上所述,"邑"字的构形与字义,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字符,它是古代中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信仰的缩影。从甲骨文到现代简化字,"邑"字的演变轨迹,如同一部微缩的历史,记录了从原始聚落到封建城市,再到现代都市的发展历程。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先民对居住环境的理解与规划,还蕴含了对于社会秩序、国家...
邑制,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zhì,意思是古代的邑里居民的组织制度。词语分开解释 基本解释:邑,y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古同“悒”,愁闷不安。笔画数:7;部首:邑;笔顺编号:2515215 详细解释:邑,yì 【...
邑落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标志,邑落三个特征;一是定居,定居需要农业达到一定水平,至少达到能养活一定人类数量的水平,不然定居就不成立,人类还得迁居;二是,“邑落”是一个地域组织,且混杂着血缘关系。一个迁移的部落都是同一族群的人,他们定居下来后,必然要与其它族群产生关系,无论是婚姻还是交易。
一、三代时期的城与邑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又称三代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城的出现很早,大约从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有城墙的新型聚落。这种聚落,当时称谓何名,现已不可考证。晚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有“
邑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名词] 邑:京城,国都。 【例句】《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2、[名词] 邑:古代称国为邑。 【例句】《尚书·汤誓》:“率割夏邑。” 3、[名词] 邑: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例句】《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邑姓起源 相传为黄帝之臣邑夷之后,见《姓考》。 姓氏名人 全部作家官员诗人明星 姓氏家训 寸 寸氏家训 清代光绪已末进士寸开泰书写寸氏家训:礼义廉耻忠 信孝 悌宽和仅勤慈让恭俭。寸氏家训共十六字包括做人的方方面面。 寸 4732172892025-03-29
首先有一个城堡(宗邑),此城堡的主人为大夫一级,他在国都为诸侯工作,邑内的日常工作由“家宰”负责。整个城堡里面居住着所有国人与平民,还有部分奴隶,城堡之外,是整齐分割的一片片井田。这些田分为“一井八家”,每一家受田100亩公田10亩,另外还有20亩作为居住的庐舍区,平均每家两亩多宅地,由自家修造...
“邑”读作[yì],其意思包括以下几点:城市,都城:例如“城邑”指的是城市,“都邑”则指的是都城或大城市。旧指县:在古代,“邑人”通常指的是同乡的人,“邑庠”则明清时称县学,“邑宰”指的是县令或县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如“采邑”,指的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