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占领遵义的历史意义 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歼灭国民政府军最多的一仗。此次巨大胜利...
娄山关、遵义战役打响,曾局长命二局人员盯住可能增援黔军的敌军:往北线追过赤水河的川军郭勋祺纵队。 “中央军”周浑元纵队预定进入仁怀的部队。 南线吴奇伟纵队过乌江来遵义的第五十九师、第九十三师。 二局侦悉吴奇伟纵队指挥部设在遵义城南忠庄铺。 军委领导据此判断:郭勋祺纵队目前在收复桐梓,暂无可能立马南下增援...
遵义战役:红军逆转命运,揭国民党腐败真相 遵义,那是1935年的一个冬天。贵州的山头上,寒风刺骨,霜气弥漫。这片土地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红军打破国民党围追堵截,在这关键时刻实现了命运的大逆转。如果说长征是一部史诗,那么遵义战役绝对是它最燃的一章。你问为什么?我跟你掰扯掰扯。话说那时候啊,中...
这一战役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高超与精妙,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遵义战役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返黔北后,于1935年2月24日至28日发动了遵义战役。全战役共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缴获各种枪2000余支(挺)。5天内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四渡赤水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中进行...
遵义战役 遵义城是黔北重镇,地处贵州高原北部,大娄山脉东南山麓浅切割地带,东接湄潭县,西邻仁怀市,南临遵义县(今遵义市播州区),北倚桐梓县,是川黔两省交通咽喉,自古就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回师黔北,于1935年2月24日袭占桐梓。25日,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
中央红军自战略转移以来,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只有保存有生力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战略方针,灵活果断地改变行动计划才能争取战争主动权,跳出包围圈。其中,遵义战役是在敌情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向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01 遵义战役的背景 ...
1935年2月28日,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并在此打响了著名的“遵义战役”。而这场战役的主战场,正是红花冈与老鸦山。3. 战斗的激烈与牺牲 1935年2月28日上午,战斗在红花冈南坡及兰家堡垭口激烈打响。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首先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然而,红十一团凭借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英勇地坚守着红...
红军在长征期间的遵义战役,其实有两次,第一次是1935年1月份,在占领遵义后召开了举世瞩目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毛主席事实上开始对红军进行战略指挥。第二次则是1935年2月24日-2月28日。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历了土城战役遇到川军郭勋祺部强力阻击而不胜,战斗人员损失3000余人,更加困难的是,消耗了...
随后,2月下旬,红军在娄山关与遵义地区胜利的进行了遵义战役,歼灭敌军两个师八个团,取得了自撤离中央苏区以来第一个重大的胜利。向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献上了一份厚礼。就在此期间,毛泽东写出了不朽的诗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