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明珠 遗鸥天堂 眼下,在位于陕西神木市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近5000巢遗鸥进入孵化和育雏期,大批新生的遗鸥雏鸟陆续破壳而出。曾经的红碱淖,因上游来水减少,水域面积不断缩小,水质变差,水鸟不断减少。近年来,通过加强科学保护、增加入湖水量、推进生态修复等措施,红碱淖重新焕发出生机,成为...
ka-kak, ka-ka kee-a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候鸟北归的时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近日飞抵条子泥湿地让我们一睹它的风采遗鸥鸥类中最晚被定名 遗鸥,属鸥形目、鸥科,是一种中型水鸟,也被称为“钓鱼郎”“钓鱼郎子”。遗鸥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被称为“高原最脆弱的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国际鸟类学界对遗鸥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其中一种主流观点认为遗鸥可能是亚洲腹地繁殖的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的一种变种,或者是渔鸥(Larusichthyaetus)与棕头鸥的杂交后代。△ 独立物种的发现 然而,在1971年,苏联鸟类学家Auezov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Alakol Lake)意外发现了遗鸥的一个...
直到1971年,前苏联鸟类学家Auezov根据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湖发现的一个小规模独立繁殖种群和所采集到的标本提出应当将遗鸥视为有效物种。至此,遗鸥才算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物种被世人所接纳。家在何处寻?对于遗鸥,尽管身世之谜已尘埃落定,但地球上的遗鸥都分布在哪里?这种鸟究竟有多少只?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这些...
Relictus一词,在拉丁语里有“被遗忘的”意思,这个名字带着一丝“相见恨晚”的意味,因为遗鸥是目前为止被科学界认知时间最晚的一种鸥类,被命名也只有不到百年。
遗鸥(学名:Larus relictus)的名字如此个性,它们的长相更令人啧奇。遗鸥属鸻行目,鸥科,体长40多厘米,形态和其他的鸥类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遗鸥的两翼为灰色,初级飞羽远端黑白相间。其区别于其他鸥类的特征是黑色的头部,像是戴了一顶纯黑色的头盔,与身上的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遗鸥在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面上飞翔 据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肖红介绍,遗鸥是世界濒危珍禽,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数量在2万只左右。每年四月至八月,大批遗鸥会从渤海湾一带飞回红碱淖繁衍栖息。四月末五月初,遗鸥会在红碱淖湖心岛上筑巢产卵;七八月份,遗鸥幼鸟长成后,会迁回越冬地。陕西红碱淖...
1971年成为了遗鸥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年,苏联鸟类学家Auezov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发现了遗鸥的一个小规模独立繁殖群。他进一步对遗鸥与棕头鸥的生殖隔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记录下了这一发现。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使得遗鸥得以作为独立的物种呈现在世人面前。【 遗鸥的形态特征 】遗鸥的外形特征,是其独特身份的...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走进被誉为“大漠明珠”的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这里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沼泽草原相接地带,是陕西首个国家重要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珍稀濒危鸟类——遗鸥在全球最大的繁殖与栖息地。 被称为“遗忘之鸥”的遗鸥是人...
遗鸥:沙漠中的“遗落之鸥” 遗鸥(Larus relictus)是一种相对较晚被科学界发现的鸥类。首次标本采集于1929年在内蒙古,当时被误认为是棕头鸥或其变种。直到1971年,遗鸥才被正式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其名字“遗落之鸥”便是由此而来。 遗鸥主要栖息在中亚至我国北方干旱草原、半荒漠地区的盐水湖或淡水湖,是候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