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居山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人称云居道膺。他是洞山良价的弟子,深得曹洞宗的心法。道膺禅师平日里总是默默无言,很少开示,可每次开口必定言简意赅,直指人心。法超想起前些日子,有位参学的僧人来到云居山,向道膺禅师请教:“什么是佛法的根本?”道膺禅师只说了一句话:“万法归一。”那僧人听...
云居道膺说:“一法是你本心(心之所用),万法是你本性(心之本体圆明),你说你的心与性,是一是二?一法即诸法的显现,万法之原理可以一法之通达领悟;性与心从本质上讲是体和用的关系,它们在空性上是相同的,在显现上是有差异的。”本寂禅师祖师塔 往生极乐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正月初三,云居道...
一日,道膺禅师向洞山禅师举南泉勘僧之公案--南泉(普愿)问僧:“讲甚么经?”僧曰:“弥勒下生经。”泉曰:“弥勒几时下生?”僧曰:“见(现)在天宫,当来下生。”泉曰:“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举完之后,道膺禅师便问洞山禅师:“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洞山禅师被道膺...
云居道膺禅师,出身洪州玉田王氏,幼年出家于范阳延寿寺,二十五岁成为大僧。他曾师从于声闻篇,但对此并无兴趣,毅然放弃。在游历中,他前往翠微山问道,得知洞山法席盛名,便前去拜访。洞山问他从何处来,道膺回答“翠微来”,并询问供养罗汉的问题。洞山以其独特的方式启发,道膺深有体会,表示自己...
云居道膺禅师,原名洪州玉田王氏子,自幼出家于范阳延寿寺,二十五岁成为大僧。他的师父让他研习声闻篇,但他并不喜欢,选择放弃。后来,他游历至翠微山,受到豫章来僧的推荐,前往洞山问道。洞山问他从何处来,道膺答曰:“从翠微来。”洞山询问他的见解,道膺提到翠微供养罗汉的场景,洞山借此教导他...
道膺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835~902)唐代曹洞宗僧。蓟门玉田(河北)人,俗姓王。二十五岁,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学小乘戒律,复从学于终南山翠微寺之无学。后参学于筠州(江西)之洞山良价座下,并嗣其法。初住于三峰山(江西宜丰)。其后,于云居山(江西建昌西南)开创真如寺...
年轻人陷入沉思。道膺禅师继续说:"钟声虽然传遍十方,但本质上是一声。一声之中包含万象,万象不离一声。这就是万法归一的道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万法看似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从一体中显现。就像大海和波浪的关系,波浪千变万化,但离不开大海;大海虽然宁静,但又生出无尽波浪。"道膺禅师拈起一片...
云居道膺(835~902),唐代曹洞宗僧。幽州(河北省)蓟门玉田县人,俗姓王。道膺幼年出家,诵习经法,二十五岁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学小乘律仪。既而叹曰:“大丈夫岂可桎梏于律仪!”乃去。后入翠微山问禅要,居三年,又往参洞山良价,契悟宗旨,遂嗣其法。师初居三峰庵,后住云居山,接四众。故有“...
云居道膺禅师,唐代曹洞宗的杰出代表,原籍幽州玉田县(今河北省),俗姓王。他在幼年时便出家修行,专注于诵读经法,并在二十五岁时在范阳延寿寺接受具足戒,研习小乘律仪。然而,他深感律仪的束缚,毅然决定离开,转而寻求更高深的禅学。在翠微山修行三年后,他前往洞山良价禅师处求法,最终领悟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