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长度:10000字以内 收稿方向:道教与当代社会、道教论坛、史料与知识、道学探索、名山宫观等 《兰台世界》📖 月刊,AMI入库 知网收录 稿件长度:不限 收稿方向:兰台论坛、研究探索、科学管理、数字兰台、图书情报、档案春秋、文史探源、史料研究等 希望这些期刊能帮到你们,祝大家学术之路越走越宽!📚✨ 0 0 ...
同参生童章、济炼幽科、祈祷仪、千金方四书。 道教的三皈是: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 道教的五戒是:一戒违真,二戒杀生,三戒偷盗,四戒邪淫,五戒妄语。 道教凡是六戊不朝真,不烧香、不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日,这叫“明戊”。念皇经和拜静斗的老修行,...
道教是道、学、术三者的统一,对道教哲学的探讨,必须联系着学、术,尤其是术来展开,深入挖掘各种术的哲学意蕴。道在道教的信仰中具象化为神,神学哲学是道教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其实质依然是以道为本体的本体论和以道为本源的宇宙发生论相结合的形上体系,这被向形而下贯穿于道教的生命哲学、心性哲学、伦理哲学...
二、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是道教学术中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源泉之一。道家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提倡回归自然,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平和与解脱。在道家哲学中,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修行应通过内外调和来达到生命的和谐与升华。道家哲学对道教神学、修炼理论以及道教在社会中的角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伯乐道教学术论著》主要以康德谟《道教与中国宗教》(法文)为底本,同时参照了戴密微主编的《中国宗教历史杂考》(法文)、日文版的《道教》、以及英文版的《道教与中国宗教》,完整地汇集和翻译了马伯乐关于道教和中国宗教研究的所有学术成果。马伯乐将先秦作为理解中国道教的起点,从整体的中国宗教史观出发,以扎实的文...
此次活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开展生命道教学术交流,教内外20余名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整理收集相关论文40余篇,形成了2023年生命道教论文集。二是举办成都道医文化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明清以来具有文物价值、地方特色和学术内涵的道(医)书、道药、道器等200余件(套、本),充分显示了成都道教医学发展的生动历程。...
道教立教的过程 道教为根据中国固有文化所创设之宗教,其立教的过程,追溯历史约可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 (一)中国上古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时期。约当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国上古史所称的三皇五帝,以至黄帝轩辕氏的阶段,为道教学...
其实,秦、汉以前道家的学术思想,是承受三代以上,继承伏羲、黄帝的学术传统,属于《易经》原始思想的体系,也是中国原始理论科学的文化思想。汉、魏以后的道教,是以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做中心,采集《书经》系统的天道观念,加入杂家学说与民间的传说信仰,构成神秘性的宗教思想,现在为了讲述的方便,把两者混为一谈,在其紧...
7️⃣ 《五台山研究》 - 万方收录,季刊 8️⃣ 《道教研究通讯》 9️⃣ 《道教论丛》 🔟 《道教研究》 🔄 《道教文化》 这些期刊不仅是道教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你学术成长的宝贵财富。📖 无论你是道教爱好者,还是宗教研究专业的学生,这些期刊都值得你的关注和探索。🌟0...
一、老子与宗教的关系:道家与道教的渊源 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人,其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也为道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道家强调“道”的自然法则和宇宙的和谐,而道教则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一套宗教体系,包括神祇崇拜、祭祀仪式和修炼方法。老子的《道德经》不仅是道家思想的经典,更成为道教教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