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其中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即: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手段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
🔹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孩子们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范,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这阶段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2️⃣ 习俗水平(11~15岁) 🔹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 孩子们开始尊重他人的...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叫作前道德阶段。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对于对偶故事,还无法做出道德判断)。 第二阶段: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
答案: 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1)第一层次,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影响。第一阶段,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第二阶段,只在符合本人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
发展阶段理论是道德认知发展论的理论核心。劳伦斯·科尔伯格自1958年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对其作了首次阐释后,不断修正,直到1983年他把所有研究成果整理为三大文集时还在进行修改,可见其治学之严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研究,虽沿用皮亚杰的方法,但目的却不像皮亚杰那样旨在了解儿童对行为是非的道德判断,而是借助道德两难...
道德发展六阶段是由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当美国著名教师雷夫一直在困惑如何管理班级,让学生自发遵守规则的时候,道德发展六阶段给了他极大的理论基础。雷夫老师认为,与孩子的信任关系,是班级建设的地基,那么道德发展六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学业进步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道德发展六阶段分成一下部分:(1)...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4~10岁)。儿童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这一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避免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该阶段儿童专注于行为后果,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避免惩罚、得到奖赏。阶段二,相对功利为定向阶段。该阶段儿童开始基于...
道德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和原那么层次。 道德可分为六个阶段: 〔1〕遵守规那么以防止受到物质惩罚; 〔2〕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那么; 〔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 〔4〕通过履行你许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5〕尊重别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