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称赞水墨画是“天公水墨自奇绝”,王镃更是宣称“有色非真画”。在文人的眼中,水墨画是最有意蕴的真画,是巧夺天公的奇绝之作。水之灵动,墨之素雅,都是道家最为朴素之美的审美表现形式,体现了艺术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的结合。
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则把山水对照人的品德,儒家文化其重人伦的特征局限了山水画的创造性发展,所以山水画的灵魂更多是与道家的自然观精神相一致。“唐以后,山水画占画坛主流,重要画家大多都是隐士和具有隐士思想的人,作画多自娱,所以道家思想相比儒家对于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更大。”中国绘画理论,在...
道家仙山,人间胜境。自然好山水,自在老君山!早八点乘中灵索道至中天门,一路上行至十里画屏,沿着半空中的步行栈道,沿途景观星罗棋布、相映成趣,形成了步移景异的神奇景象,独特的地质构造也形成了这一片花岗岩峰林“远眺成林,近观成峰”的罕见奇观。 兜兜转转继续爬行来到了老君山最高点,这里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
武当山玉虚宫东园道家山水画家陈海潮老师,以画入道。据说观其画有助悟道修行,证道飞升。#道家文化 #水墨山水 #武当太极 - 武当道童于2024062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89.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更是如此,它倡导人通过山水画的创作在艺术境界中实现自身价值,要求艺术家在作品里把握住天地精神、力求达到“道”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一直贯穿在历代绘画的创作于评价体系之中。 正是缘于道家精神的影响,自然山水风景作为独立的艺术题材早出西方一千多年。自然天地的精神映照于画人的内心,...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常把『工』和『拙』联系在一处讲,相关论述如:『惟不欲求工而自出新意,则虽拙亦工,虽工亦拙也。』(明·顾凝远《画引》)『功夫到处,格法同归,妙悟通时,工拙一致。』(清·方薰《山静居画论》)『运斤非巧,规矩独拙。』(清·恽格《南田画跋》)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工』也是和『拙』...
三山五岳的地缘和历史 今天聊聊三山五岳的地缘和历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民族,一个家族长期在一起,固定在一个地方繁衍生息,邻居们其乐融融,这样的生活方式逐渐就诞生了道家和儒家,我的感悟是,道家并不是老子和庄子自己的异想天开,儒家也不是孔子和孟子的凭空杜撰,而是老百姓长期认知的一种自然总结,或者是老百姓...
中国画创作常常将宇宙的生命之美与吾人内心的美感体验融合为一。天地自然间的各种物象,不仅因其形体状貌来让我们获得审美体验,也凭着其中的内在气质给我们以启示。对于物体状貌的状写是中国画家表达内心的有效手段,也是道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观的影响。 ...
道家自然观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主张追求自然美。对道家自然观下的中国山水画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意象精髓,进而让中国山水画的呈现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立意为先 在对中国山水画进行绘制时,画作的立意十分关键。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在道家精神的影响下,应该在绘画时强调自然和谐,一气呵成地...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关于道家“自然观"思想对于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的影响,从山水画产生之初到现今,山水画的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艺术风格的转变有其内在变化的轨迹,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外在因素,文化环境、经济背景、艺术家、欣赏者的审美观都会对艺术风格产生影响。而在北宋时期道家思想对于山水画的影响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