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因法师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唐龙朔三年(663)镌立的文物,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碑帖内容 【作者简介】欧阳通,字通师,潭州临湘人,欧阳询之子,新旧《唐书》绵有传。欧阳通师承父法,刻意临摹,锐志钻研,后与父齐名,世称他们父子的书体为“大小欧阳体”...
欧阳通楷书《道因法师碑》,清末拓本 尺寸101.45*223.95厘米 欧阳通楷书《道因法师碑》,清末拓本 尺寸101.45*223.95厘米 欧阳通楷书《道因法师碑》,清末拓本 尺寸101.45*223.95厘米 欧阳通楷书《道因法师碑》,清末拓本 尺寸101.45*223.95厘米 欧阳通楷书《道因法师碑》,清末拓本 尺寸101.45*223.95厘...
此次西泠印社出版社影印出版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道因法师碑》,乃国家一级文物首次原装出版。纵使唐碑宋拓,藏之馆阁,风神已远,然高清影印,飞入万家,近在眼前。可佐邺架,宜读宜藏,诚一大幸事也!癸卯立夏,黎云龙于麓山经述堂灯下 (有删节,全文见书中)本书装帧方式为蝴蝶装对折接页,更好地还原了...
道因医而显,医因道而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学兴则国兴,中医盛则国强。 一、 对道学的认识 先谈谈我对道学的理解。 道学全面概括了中华圣贤哲思的最高成就,道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道学与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等...
第一百九十六章血拼刘道 伺机而杀 第一百九十七章时机成熟 重创刘道 第一百九十八章幽魂曲 镇灭 镇魂铃 第一百九十九章风雨欲来 栽赃嫁祸 第二百章分道而行 生死攸关 第二百零一章逃出生天 危在旦夕 第一百零二章落日海城 瞒天过海 第一百零三章落日海城的选拔 第二百零四章刮目相看 趁人之危 第二百零...
《道因法师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李俨撰,欧阳通书,现收藏於西安碑林。碑全文楷书,三十四行,满行七十三字。高312厘米,宽103厘米。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建。碑文完整无缺,碑头雕作螭首,碑额处雕饰佛瞰,瞰下横书"故大德因法师碑"七字,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
《道因法师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刊立,李俨撰,欧阳通书,范素鐫。计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 《道因法师碑》为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 663年)建。碑文完整无缺,碑头雕作螭首,...
欧阳通的《楷书道因法师碑》不仅文字完整,且基本无缺损,这对于研究欧阳通的书法艺术以及唐代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欧阳通的书法虽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如杨士奇所言:“少含蓄之趣”,即其书法过于直白,缺乏一些含蓄与内敛之美。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道因法师碑》的书法特点主要是,在笔法上,大量使用露锋起笔、方笔,横画经常使用“批法”;在字法上,通过有意压缩字的纵向空间,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对笔画、部首进行变形处理来使得结体更加紧密;横向舒展,抑左扬右,撇画、竖弯钩飘逸放纵;在章法上,法度严谨,但又富有变化。笔法——以露锋为主 《道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