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社会上的人大多指责遇罗锦,但她还是向法院申请了自己的离婚请求。1980年,法院判决遇罗锦与蔡钟培感情破裂,准以离婚。判决下达后,轰动全国,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而作为遇罗锦离婚案的法官党春源则解释称:有爱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自己不想以封建思想和法律绳索去捆绑他们。法官党春源理解遇罗锦,...
关心时事者知八十年代遇罗锦,伤痕文学代表。其兄遇罗克,因《出身论》影响大,1970年3月5日被判死刑并执行。后1979年11月21日,北京中院宣告其无罪。遇罗锦1966年因日记及兄遇罗克事被拘,后判至河北茶淀站清河劳教三年,转至北大荒。为生存,她嫁陌生农民。虽处境艰难,但无感情,三年后生女离婚。1979年,...
他坚信自己和遇罗锦结婚两年来,一直携手共进,共同为彼此的生活奋斗。他们曾一起把遇罗锦的户口从东北迁到北京,为她的哥哥遇罗克平反尽力。1979年,遇罗克无罪离婚事件引发全国轰动。丈夫蔡钟培无法接受遇罗锦的离婚决定,坚决不同意离婚。而遇罗锦却坚决离婚,让全国群众来评判他们的婚姻是否应该以政治、物质条件...
作家介绍 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中国作家,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春天的童话》。20世纪80年代初,遇罗锦离婚案轰动一时,有媒体甚至称其为“一个堕落女人”。此后辗...展开个人作品 冬天的童话 8.0 在中国,一个结过三次婚的女人的自述 暂无评分 查看更多作品 ...
这位不寻常的女当事人名叫遇罗锦。一个一直寻找真爱婚姻的女人。遇罗锦 哥哥被枪决,妹妹受牵连 1946年,遇罗锦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很了不起。父亲遇崇基早年毕业于日本有名的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系。回国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土木工程师。母亲王秋林曾两次留学日本。回国后,成为一名成功的实业家。遇...
而妹妹遇罗锦,于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2月13日,遇罗克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反对姚文元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文章中,遇罗克说:"姚文元同志代表了存在于思想界中的机械唯物论的倾向。我觉得和这种倾向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文化大革命...
在20岁时,因日记中的“反动言论”被揭露,她被送往劳改农场接受三年的劳动教养,之后又被发配到河北农村插队。1979年,遇罗锦终于获得平反,并被分配到北京一家杂志社担任美术编辑。此时,她提出了与结婚两年的丈夫离婚。遇罗锦的丈夫是一位普通的北京工人,当时她因农村插队无北京户口,是嫁给这位工人后才得以恢复...
这位女士叫遇罗锦,是案件的主要人物。她1946年出生,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她的爸妈在当时都挺有名望的。她爸叫遇崇基,是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霸,回国后干起了土木工程师,特别厉害。她妈王秋林也去过日本留学,回来后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当上了市人大代表。遇罗锦11岁的时候,爸妈被划成了...
遇罗锦出身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遇崇基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系,是出色的土木工程师,母亲王秋林曾两度留学日本,是成功的实业家,并当选过市人大代表。1957年,遇崇基和王秋林夫妇双双被打成右派,遇家开始遭遇劫难。 “文革”初期,...
离婚后,遇罗锦回到北京,开始了一段艰苦的生活。她做过临时工,当过保姆,但这些工作都不能长久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