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成桥、玄津桥、逸仙桥,自南而北横跨杨吴城濠(内秦淮河东支),复成桥、玄津桥建于明初,玄津桥曾名天津桥、西华门桥、西华门外桥,逸仙桥1929年建。徐徐清风,濠水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绿树成荫,亭台桥阁错落有致,景在水中映,水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乃佳景也。 ...
这就是现在的天长镇东关大石桥,也叫逸仙桥。这座桥全部用青石砌成,原为十二孔,长二十余丈,宽二丈,高六丈。桥东西端各置一对高五尺的石雕狮子。桥两侧为高三尺的青石栏板和石望柱,望柱柱头雕刻形态各异的狮子等兽类形象。大石桥近景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现在这座桥仅有11孔,且东侧的四孔和其余七孔结构...
在井陉县天长镇,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大石桥,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逸仙桥。这座桥始建于清代,最初有十二个孔,全长约二十丈,宽二丈,高六丈。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对高五尺的石雕狮子,桥两侧是高三尺的青石栏板和石望柱,望柱的柱头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狮子和其他兽类形象。这座桥后来被命名为“逸仙桥”,是为了纪...
而逸仙桥正是为了迎接孙中山而修建的。当时,南京的交通系统并不完善,因此修建了一条迎柩大道——中山大道。中山大道上原本有一座石桥,但非常破旧,国民党下令重建,并命名为“逸仙桥”,以纪念孙中山的号“逸仙”。自逸仙桥建成至今,桥面经过多次翻修,但象征孙中山的栏杆始终未变。如今,逸仙桥已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大石桥,又称逸仙桥,位于城东北关东巷子外,飞跨于滔滔绵河之上,是天长连接绵河两岸的重要桥梁通道,也是井陉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桥梁。 大石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井陉知县周尚亲倡导,由府县拔银并由晋省与县内商绅捐资。历经三年,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修建而成。当初建成之桥,为12孔联仪式,长109米...
逸仙桥是一座优秀的桥梁,具有独特的设计和重要的历史价值。逸仙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具有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它连接着城市的重要区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座桥梁的建造质量非常高,能够承载大量的交通流量,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首先,逸仙桥的设计非常独特。桥梁的外观设计...
逸仙桥:桥名逸仙,功堪伟人 #民国建筑 #古桥 #历史古迹 #孙中山 - 访古金陵汤益明于202310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8.7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逸仙桥属于天河区。逸仙桥位于广州市,而它所在的具体区域是天河区。天河区是广州市的一个主要城区,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逸仙桥可能是天河区的一座重要桥梁,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天河区是广州的科研、文教和体育中心,有许多高校和科技企业在此区域发展,所以逸仙桥也见证了...
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后暂放于新街口以南三元巷附近的殡仪馆,于是便有了中山南路。安葬当日,灵柩启运,由殡仪馆向北再转向东,便有了中山东路。该路中段有横跨青溪之上的明代石拱桥,为了能通汽车,于是在石拱桥北另建了一座七孔木结构桥,桥面铺沥青,定名为逸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