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回复合造山带(polycyclic composite orogenic belt)是指多旋回、多种造山机制复合的造山带。中国乃至亚洲的大多数造山带并不是某一造山旋回的碰撞造山带,而是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即为典型实例。早古生代末秦岭—大别山地区随着祁连—北秦岭早古生代洋盆的封闭,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初,中朝与...
上述事实表明,东昆仑晚华力-印支造山旋回的演化,与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的演化可以对比。东昆仑造山带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已经卷入古特提斯构造体制,属于古特提斯造山系统的北缘中段,叠加在原来的祁连-东昆仑加里东造山系统之上。这一构造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东昆仑造山带的火成岩构造组合与...
本次研究对东昆仑造山带造山旋回的厘定,主要根据火成岩构造组合及构造-岩浆事件序列,结合沉积、变质、变形事件的记录综合分析而定。例如,标志一个造山旋回开始(洋盆打开)的岩石学记录,有蛇绿岩中的玄武岩、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及伴生的放射虫硅质岩、其它深水沉积岩等;俯冲造山作用的岩石学记录...
造山运动与沉积旋回..科学猜想文集(148) 造山运动与沉积旋回在整理读书笔录时,发现一个比较奇特现象,可分为两个表象:一、早古生代的地质构造运动特别频繁,持续沉积与沉积间断时时发生,但没有发现沉积岩中夹杂冰碛碎屑岩现象。
规范用词造山旋回 英文翻译orogenic cycle 所属学科地质学>构造地质学 名词审定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见载刊物《地质学名词》 科学出版社 公布时间1993年 构造地质学 的上级学科 地质学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造山带旋回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一个大陆边缘由开裂下降,闭合褶皱隆升成山的过程。反馈 收藏
内容提示: 华南多旋回造山活动的动力学特征 杨明桂 1,熊燃 2 (1.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江西南昌 330002;2.江西地勘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南昌 330002) 摘要:华南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中新元古代以来多旋回造山的构造形变显示出相似的动力学特征。晋宁、加里东、印支运动均以经向与纬向挤压为主,燕山...
新疆的准噶尔造山带是介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 两大陆壳之间的多旋回造山带 ! 是古亚洲洋之主体 " 该洋是在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统一大陆岩石圈板块 基底上 ! 经历了古生代时期的多次开合 #碰撞 # 焊接 ! 于晚古生代的晚期固结而形成的复杂巨型造山带 " 由 于它是在陆壳岩石圈板块基底上扩张成洋的 !因而在 ...
1000 0569/2015/031(12) 3555 68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造山带岩浆作用的强度和旋回性:以东昆仑古特提斯 花岗岩类岩基为例 马昌前1 熊富浩2 尹烁1 王连训1 高珂1 MAChangQian1,XIONGFuHao2,YINShuo1,WANGLiangXun1andGAOKe1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