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黎璠:通草画的整体绘制风格可以说是典型的“西画东渐”。首先,它用水彩作画,而不是传统中国画使用的水墨丹青。18、19世纪正是水彩画在欧洲发展繁盛时期,水平颇高且广受欢迎。在绘画技法方面,通草画使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法、明暗对比等技法来表现空间感和光影关系。用西画的技法在中国特有的纸上作画,来表现...
通草水彩画诞生于18—19世纪时的广州 结合了中西方绘画技法和西方构图技法 内容题材丰富 珠江上的港口与船舶 达官贵人的肖像 百姓的生产劳作 社会市井风情、戏剧表演等等 造型生动,惟妙惟肖 在每一幅通草画上跳跃的 是当时社会风情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相机的年代 满足了世界了解东方古国的好奇心 别样的“中国风”远...
🎨 这幅清代通草画,外框尺寸为21*16.8cm,画芯尺寸为19*13cm,保存得相当完整,人物开脸表情生动。通草画,全称通草纸水彩画,是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通草纸是古代广州画家常用的纸,由通脱木的茎髓切割而成,每张纸只有两三只巴掌那么大。🌈 这种纸非常适合水彩画,当水彩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时,经过光的折射...
在绘画技法方面,通草画使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法、明暗对比等技法来表现空间感和光影关系。用西画的技法在中国特有的纸上作画,来表现东方世界的风物人情,通草画本身就是东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同时它又作为一种中国商品远销海外,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作为...
画中的珠江上航行的各类船舶、港口风情、名胜古迹以及商行里的生活场景等,都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草画的写实性强,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色彩浓艳,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这幅“清·‘西樵吉利渡’号帆船通草水彩画”中的“西樵”应指佛山西樵。这艘船会不会是广府地区人们往来的渡船呢?我们不得而...
当时针指向19世纪,一艘艘商船和客船从中国广州的港口出发,满载着中国商品驶向西方各国。而被视为“中国明信片”的通草水彩画(下称“通草画”)成为西方商人和旅行者最热衷收集的“中国情调”,被大量带往英、法、美等国。 国家海洋博物馆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白黎璠近期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通过馆内收...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通草画是“西画东渐”融合的产物? 白黎璠:通草画的整体绘制风格可以说是典型的“西画东渐”。首先,它用水彩作画,而不是传统中国画使用的水墨丹青。18、19世纪正是水彩画在欧洲发展繁盛时期,水平颇高且广受欢迎。 在绘画技法方面,通草画使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法、明暗对比等技法来表现空间感和...
通草水彩画,兴起于19世纪的广州十三行,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画匠们取通草茎髓,切成薄片,加工后做成易着色且不易褪色的通草纸。通草画采用西方绘画原理,融入西洋水彩画技法,多表现当时广州的市井生活风情和自然风光,多用于出口。 小小的通草画,见证了广州作为“一口通商”、中西文化交汇的辉煌历史,见证了中国丝...
通草画,顾名思义,就是用通草纸画的水彩画。这种画法起源于清朝的广州十三行,被誉为东方的明信片。通草纸通常是纯手工制作的,质地类似宣纸,价格也比较高。通草画的创作过程通常使用毛笔直接勾线起稿,水分控制得当,既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通草纸的特殊效果使得一些画面效果是水彩纸无法做到的,非常适合绘制精致的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