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通津桥》南林浔溪通津桥,泰安三庆三座挢,四街一路千舟汇,千舍万贾轴心桥。四象八牛金狗多,江浙雄镇最富饶。丝绸商品集散地,金银财宝涌金桥。 15+ 情在山水间 5分 超棒 挺有年代感的,在古镇东大街古运河上,建于宋代,为单孔石拱桥。 是南浔众桥之首,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明清时期它是南浔非常繁...
通津桥不仅是南浔“江南雄镇”的见证者,还清雅如画,成为文人墨客桥上对酒当歌、吟诗作画之所和百姓游玩的好去处。 如今的通津桥依然如驼峰高耸,形胜壮观,其半圆形的石拱横跨运河之上,与水中倒影组合成一轮满月,尤为靓丽,是古镇主要旅游景点。 《浔溪棹歌》曾这样描绘通津桥风景:“通津桥外驻...
今天,让我们聚焦于通津桥,这座桥的变迁见证了漳州古城的沧桑历史。🌉 南门临溪处,通津桥的起源 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漳州南门附近开始建造浮桥,为行人提供便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浮桥逐渐发展成为通津桥,也被称为南桥或薛公桥。🌊 洪水与重建:通津桥的曲折历程 通津桥在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水的破坏,但...
按近人周庆云《南浔镇志》记载,“通津霁雪”是南浔十大古景之一,“通津桥外驻兰桡雁齿攀登趁雪朝。不惮新寒透罗袜香尘满路印琼瑶。”是《浔溪棹歌》诗中对通津桥风景的描绘。 又据周庆云《南浔镇志》记载“通津桥下有巨蛇横亘,如木舟不得行,居人或逢於路或蟠於市楼第不伤人。见《涌幢小品》相会曾大雾时,...
通津桥为梁式平桥,长44.20M,宽8.30M,4孔,每孔跨径10米,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5米,栏杆高1米。现上游栏杆仅剩0.30米。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双排架墩,浆砌块石桥台,灌桩桩基础。 此桥现已远离国道318线,成为村民便民桥。
携程天气预报,为您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便捷查询南浔古镇通津桥实时天气预报、明天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提供天气现象、气温状况、实况温度、风向情况、风力等级、总降水量、相对湿度、日出/日落时间...
近期,西城街道通津桥社区聚焦环境治理难点问题,通过“动员+整治+长效”三步走模式,扎实开展“清洁家园”专项行动,掀起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潮,努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庭院议事“齐动员”,群众共绘“同心圆” 活动伊始,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庭院议事”平台作用,组织党员代表、居民骨干召开专题会议,大家围绕...
🌉 通津桥,这座半圆拱单孔桥位于柳林县贾家垣乡车家塔村南约50米处,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桥梁呈南北走向,长20米,宽5.7米,净跨4.2米,高12米。桥上拱楣镶嵌着“通津桥”石匾,古韵悠长。🏡 葛氏民宅,这座清代风格的四合院落,坐落在柳林县成家庄镇马家梁村中。院落坐北向南,东西长27.34米,南北宽21...
看起来应该是原配。桥面两侧卧石上镌刻有“通津桥”三字,模糊不清,石头陈旧,估计也是老物件了 北侧的桥头 这两尊石狮子应该是新建的,也是为了禁止机动车通行 桥面上北望 桥面上往南望 这座古桥默默无名,若不是过来观赏古银杏,并在村口宣传栏上看到“通津桥”的介绍,根本想不到这里居然有这样一座古桥。
通津桥介绍:通津桥位于过去南浔镇中心,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明清时期,通津桥畔成为繁华的丝市。桥南面有一条小街名叫丝行垛,素以经营蚕丝业著称,曾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 景区简介: 湖州南浔古镇自南宋时起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古镇人文底蕴深厚,镇内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