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都市圈在今年发布了1小时通勤圈的建设进展。如安徽省发改委表示,合肥连接周边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已基本形成;随着成资S3线、成眉S5线等建设推进,成都都市圈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中心城市到全部区域中心城市均运营市域铁路的都市圈。京津通勤定制快巴再上新 为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打造“一小时环京通勤...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涵盖多种要素。从国内各地2024年的新年目标来看,加快都市圈建设、推动“一小时通勤圈”屡屡被提及。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都市圈,河南郑州、四川成都、山东济南等多地也在紧锣密鼓地推动“一小时通勤圈”建设,力争提高区域内居民出行水平。当下,国内多个都市圈的“一小时通勤圈...
通勤圈,又称通勤区,是指以一个大都市为中心,周边的城市、县镇、村庄等地区,通过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方式,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区域。通勤圈的范围,一般是以一个小时的车程为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在一个小时内,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那么这两个地方就属于同一个通勤...
对于都市圈建设,郑备表示,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都市圈建设要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运营同城化,打通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提升城际通勤效率。另外,推动产业功能协同协作,培育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错位发展...
除了干线,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通勤圈的要求。规划中提到,促进轨道交通、跨市公交、城市公交有机衔接,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换乘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在长三角地区,让更多城市纳入“一小时通勤圈”是都市圈的目标。除了沪杭、沪宁沿线打造的“一小时通勤圈”,更多的通勤圈正随着新高铁建设而不断扩容。预计2024...
北京中心城通勤圈初具规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跑出加速度。北京通勤圈建设“加速跑”,但不容忽视仍有部分地区和人群进行着极端通勤,需要被重点关注。从全市来看,短时间通勤者仍是通勤主体,单程1小时内通勤群体约占74%;但仍有12%通勤者的通勤时间超过1.5小时,该群体每天超过3小时在上下班路上,是需要重点优化...
截至目前,首都通勤圈已涵盖北三县、固安、涿州、廊坊城区、武清等13个环京区县,并加速向外30-50公里拓展,对50-100公里半径圈层重点城市的通勤吸引也在不断加强。到“十四五”末期,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市域内1小时快速交通服务全覆盖。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以《...
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的“1小时”是一个统计均值,实际的通勤时间是一个弹性范围值,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 相关部门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平均通勤出行时间都在50分钟以内,35个主要城市超过1小时通勤的比...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山东提出,构建“三网两群一体系”综合立体交通网。其中,有序推动市域(郊)铁路建设,支持对既有普速铁路进行适应性改造,围绕都市圈建设,打造轨道上的1小时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山东”按照《规划纲要》,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