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书》译文: 《通书》翻译: 人类和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理论,并非只有稀奇古怪的事物才能发挥作用;这样的事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想要寻找这种联系,并不需要深入研究;它就在我们面前,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总是有人通过身边的例子来展现人类之美,为什么还需要去寻求其他的呢?与天工巧匠相比,我们应该...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画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通书》。下面是《通书》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
总的来说,周敦颐(周子)在使用这些词汇时,对于轻重分寸的把握非常恰当。” 关于周敦颐的学问来源,询问其是否完全是自我领悟还是有所传承。回答指出:“周敦颐的学说确实有传承。他是陆诜的女婿。司马光在其《涑水记闻》中记载了陆诜的事迹,陆诜是一个笃实厚重的人。” 对于“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这...
在长沙本中,尚未对文本进行必要的校正,而《通书》的篇章顺序则沿用了胡宏所确定的排列方式,因此部分章节的前后顺序有所调整,并且删除了原有的章节标题,转而统一以“周子曰”作为每段开篇,这些改动都不符合周敦颐原著的原貌。比如像“理性命章”这类内容,一旦移除章节标题,就变得难以理解其确切含义。 虽然该版本附录...
诚上第一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释译…
在《通书》中,周敦颐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皆由太极而生,太极则是无极的化身。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书》原文及译文的详细内容如下: (1)原文:“天道无极,而太极生两仪。”译文:天道是无穷无尽的,而太极是天道的体现,由太极产生了阴阳两仪。 (2)...
年卷期: 2024年 第1期 主题词: 深度翻译;《通书》;陈荣捷 摘要:深度翻译策略对中国典籍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荣捷在翻译周敦颐《通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深度翻译方法,主要包括文内注释、章节评述、脚注、导读、序言与前言、附录等,其深度翻译策略具有服务译文读者、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的价值,能为...
摘要 本文回顾中俄学者共同翻译和研究中国哲学家周敦颐著作的过程,并对俄国学者比丘林等翻译的周敦颐的《通书》提出一些浅见.本文并不意味着对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的贬低,相反,作者对俄国汉学家十分敬佩,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十分重视,他们在中俄文化.....
《通书》 周敦颐 诚上第一 【 原文】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 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 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