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有作[唐] 杜荀鹤 原文 拼音版 背诵 途tú中zhōng有yǒu作zuò 无wú论lùn南nán北běi与yǔ西xī东dōng,名míng利lì牵qiān人rén处chǔ处chù同tóng。枕zhěn上shàng事shì仍réng多duō马mǎ上shàng, 山shān中zhōng心xīn更gèng甚shén关guān中zhōng。川chuān原yuán晚wǎn结jié阴yīn沈shěn气...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一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二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三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五
途中有作唐代:杜荀鹤 无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人处处同。枕上事仍多马上, 山中心更甚关中。川原晚结阴沈气,草树秋生索漠风。 百岁此身如且健,大家闲作卧云翁。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
途中有作 《途中有作》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诗歌。诗词正文 无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人处处同。枕上事仍多马上,山中心更甚关中。川原晚结阴沈气,草树秋生索漠风。百岁此身如且健,大家闲作卧云翁。
途中有作作者杜荀鹤简介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日便卒。其诗多讽时刺世之作,时人赞其诗多「壮言大语」,...
根据诗歌注解和题目,可知诗歌写于诗人再赴成都草堂的途中,诗歌的前四句是诗人在途中对回到成都后整理草堂之事的设想;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题意上,颈联写出了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最后两句,诗人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有痛定思痛的含义:“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诗人自 762 ...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
请分析《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中“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句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答案: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句,在杜甫的笔下,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深沉感慨,又是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反思。 “侧身天地”描绘了一个在广阔天地间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形象,暗含了诗人...
古乐府有《行路难》曲。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背景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写作背景 公元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这五首诗就是杜甫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