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针灸聚英》对“逆针灸”一词有了明确的解释,即“无病而先针灸日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讲到这里,逆灸的概念就很明确了,逆灸是指在身体健康无病、毛病发生之前或毛病轻浅之时,预先用艾灸来激发经络之气,增强人体的抗病...
在古代中医养生的宝库中,“逆灸”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保健理念。它不同于一般的治疗性艾灸,而是强调在身体尚未出现疾病时,就主动进行艾灸,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逆灸”一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书中记载:“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月...
“迎针”和“迎灸”都没有查到,这说明“逆”这个词在南北两个地方都有很大的差异,但在“逆灸”和“逆针灸”这两个方面,却是相当一致的。 (三)逆针灸在小儿保健 在《诸病源候论》中:“河洛…逆灸以防之。” 指出河洛间多风寒,小儿易受风寒,前三天为高发时间段,喜欢用艾草来预防癫痫。 《千金方》“小儿...
逆灸,首见晋-范汪《范东阳杂病方》,言灸法预防霍乱“终无死忧”。明-高武《针灸聚英》:云“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诸病源候论》:“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月,喜逆灸以防之。”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幼年多病,中年始用灸法调理身体,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仍“视听不衰...
保健灸法也称“逆灸”,指无病的时候进行艾灸,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抗衰能力、免疫能力、平衡阴阳能力。因为它取穴不多,居家可按图取穴,非常容易便于掌握,可家人帮助操作,亦可自己独自操作。因人而宜,以强身保健为目的,一般保健灸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中脘、三阴交、脾俞、肾俞、大椎、风门、身柱、曲池等...
简单来说,就是对健康人施用针灸。《针灸聚英》中记载:“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针灸反映了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思想,也是“治未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如中老年保健灸、节气灸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等皆属于逆针灸。 南充市治未病...
所谓的“逆灸”又被现代人成为保健灸,是指为了强身健体,无病先施灸的方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保健灸只要有以下几种。 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三伏灸,一年四季大地阳气鼎盛之时,“天地之阳”、艾灸之阳气于特定穴导入人体,体阳升发、消除阴寒,祛除疾病。 与中医学整体观“天人合一”、“因时制宜”、逆针灸思想的体现。 在季节性疾病、阳虚质痛经、小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脾胃病、寒湿型体质女性、过敏性鼻炎、预防哮喘发作、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
健颐四逆灸,每天可以抱葫芦,越灸越轻盈舒服,阴雨天为自己补充满满的能量,好的进去,坏的拔出!🌹🌹 - 陆川舒生活艾究馆于2024031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4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