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挽舟,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这一名词中的“逆流”意为倒流之水,“挽”为牵引,顾名思义,“逆流挽舟”就是于逆流之中挽舟上行,形象地比喻为在逆水行舟中努力划桨,以克服阻力前行的行为。 此法最初由清代名医喻嘉言所创,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邪气内陷引起的痢疾,尤其是外感挟湿型痢疾,其症状表现为恶寒、发...
逆流挽舟是中医治疗学中一种独特的治法,由清代医家喻嘉言首创,其核心在于运用解表药物引导内陷病邪从体表外透。该治法主要用于外感邪气内陷导致的痢疾等病症,通过逆向调节病邪传变路径实现疗效。下文将从历史背景、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等角度展开说明。 一、历史渊源与理论创新 这...
逆流挽舟法是指用解表药物治疗外邪内陷的痢疾,通过疏散表邪使内陷之外邪从表而解,如逆流中挽舟上行,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 1. 概念溯源:"逆流挽舟"出自清代喻昌《医门法律》,借"逆水行舟"意象阐述解表法治痢机制。2. 核心病机:针对夏秋季节外感风寒湿邪,内陷肠胃导致的痢疾初起(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
(1)逆流挽舟属和法,非汗法。从病机的角度来看,痢疾的根源在于表邪深陷体内,导致少阳生发之气无法正常升发,反而下陷,因此,痢疾被归类为少阳半表半里证。此证之下,患者常表现为燥热难耐、汗出不畅、口渴难耐、下利频仍、里急后重、脉弦紧绷等症状。在治疗上,应着重调和少阳之气,引导病邪外出。对于津液未...
从字面意思可大致理解:提壶揭盖,是茶壶和茶壶盖的联动;逆流挽舟,是激流和舟楫的进退;补母泻子,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具体含义,体现中医什么样的治法?1、提壶揭盖 在古代,人们流行煮茶饮用,茶叶需用沸水冲泡,在用茶壶倒出热水时,有时盖子盖的紧,水流不下来,把盖子揭开一条缝,或松动...
正确答案: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 舟”法。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反...
“逆流挽舟法”乃通过疏解表邪,使由表而入里的风寒暑湿之邪再从表出,前人所谓邪从外入者仍当从外而出,犹如逆流中挽船上行之意。适用于湿热痢初起兼有表证,除有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赤白相夹,兼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等表证。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活人败毒散),疏表除湿,寓散于通,使表解里...
逆流挽舟具有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内涵,被广泛地用来形容人们在逆境中奋发向前,努力改变困境的行为。 逆流挽舟这个词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逆流挽舟强调的是在逆境中朝着与外界刚好相反的方向努力前进。水流是我们前进的阻力,而逆流就是阻力与我们背道而驰。逆流挽舟的含义是,在与环境、外界背...
因此,“逆流挽舟”法是治痢的变法。痢疾多因湿热疫毒壅滞肠道所致,其病势向内向下,治宜因势利导,引病邪从下而去,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法,当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和血导滞,此乃治痢之常法。 喻昌运用败毒散治疗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