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现象是指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社会现象。“逆城市化”现象现在已悄悄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间出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农民身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多,有的农村户口甚至牵扯到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收益。然而,并非所有...
“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是美国学者波恩在197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拥挤不堪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的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甚至是农村流动以及农民向农村回流的现象。[1] 这一概念中的“逆城市化”主要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
什么是逆城市化?一文讲清楚 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指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会出现反向趋势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如人口流动减少,建筑空间逐步减少,乡村地区的重新发展和宜居生态发展,把建筑的节点和容积率反向森林化、绿化、自然景观化等,创造独特的生态城市空间等。 一、乡村发展和宜居生态发展 “乡村发展”是提高农村...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城市郊区图1图2图3 ...
(3)中心城市与乡村地区和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程度提高。 表现 (1)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回流; (2)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3)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4)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对策(再城市化的措施) (1)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区域; (3)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反馈...
一、 “逆城市化”暗流涌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数亿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主要从事餐饮、制造、建筑等行业,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一部分群体开始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针对大城市发展开始趋缓的这种现象,美国地理学者布赖恩·J·L·贝里,于1976年首先提出了逆城市化...
20世纪70年代后,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 )。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法国 D. 英国 答案: D 分析: 答案:D 解答: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在衷退,恰恰相反,这是城市化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城市化正普速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市的分散发展为主。
分析: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逆城市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解答: 解: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