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学名”叫“连珠铳”,是由康熙年间清代军工强人戴梓研发成功。以《清史稿》的描述,这款“连珠铳”的造型十分奇特,整个枪械是“形如琵琶”,而且由“机轮”来操纵,弹药全都储备在“铳脊”上,开火的时候一口气能发射二十八发子弹,简直“古代版”机枪。 如此强悍“大杀器”,怎么没见装备部队呢?以《清史...
即便清朝闭关锁国对火器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单凭清朝之前那些封建政权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长期不敢说,西方列强若是想要在短期之内实现反超的话,显然也是很难办到的。 还拿"连珠铳"来举例吧,其不但是"后装",而且是"连发",欧洲的"后装燧发枪"出现时间都要推到19世纪了,机关枪更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 但是自...
戴梓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但是戴梓并没有将“连珠铳”献给军营,而是“藏器于家”。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有一天晚...
“连珠铳”的机关设计十分巧妙,可以将击发和装填弹丸两个步骤连动进行,从而简化了装填手 续,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连珠铳”在当时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发明,比美国人加特林后来发明的机械式机枪整整早一个世纪。从事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的专家陆敬严先生认为,“连珠铳”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也有人称之为“世界上...
从纪晓岚的记载描述能看出来,戴梓制作的这把连珠铳称其为机关枪有些夸张,其实它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半自动步枪,但是要知道这是在康熙时期,戴梓能制作出这种武器已经是十分先进了。 当时在英国也已经有人在着手研发这种连珠铳了,在康熙时期,英国人曾给康熙进献过一把类似的连珠铳,但是当时英国人的技术不成熟,比之戴梓...
设计出一种形似琵琶的火器——连珠铳。此器不仅外形独特,更是通过机轮操控,使得火药与铅丸得以迅速发射,堪称古代火器中的“神器”。想象那时的战场,敌军尚未逼近,连珠铳便已如雷霆万钧般狂轰而出,瞬间化敌为灰烬。然而,这样的创新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康熙皇帝认为这不过是玩物而已,甚至担心若普及于军队,会...
其实,早在康熙时期,著名的兵器发明家、火器制造专家戴梓(1649年~1726年),就在连发火器的发明研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他发明的“连珠铳”,在当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火器,并且一度被后人称为清代“机关枪”。可是,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却没有被康熙采纳。而专家认为,当时的连发火器,正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洛仑佐尼枪,常被认为是戴梓连珠铳的原型,其实是由意大利人发明,而非如网络上一些说法所称的英国。关于戴梓被流放的传说,流传较广的原因可能与其与南怀仁的政争有关,而非火器的发明或使用。戴梓并没有将连珠铳献给军营,因此,关于康熙帝因此而采取措施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综上所述,连珠铳的连发...
这种连珠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火药和弹丸储存在铳背,总共可以连发28发。操作时,只需扳动第一机轮,火药和铅弹丸便会自动落入发射筒,紧接着,第二机轮随之转动,摩擦燧石,从而引燃火药,发射出铅弹丸。这种设计的原理已经非常接近于现代机械式机枪,甚至比美国加特林在其后的世纪发明的机枪还要早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