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日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预计到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水量将达100亿立方米。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以来,“南水”在优化本市水资源配置利用、改善供水格局、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京“南水”中,有七成直接用于城市生活...
自6月22日至7月7日,市水务部门进行了南水北调水入京“三连调”,入京流量由计划的30立方米/秒调增至46立方米/秒,目前日进京水量达398万立方米。13座自来水厂日均取水340万立方米,是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进京以来水厂日取水量最高峰,占每天入京“南水”量的比重高达85%。来源:北京发布 ...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陈杭)截至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其中70亿立方米直接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已成为北京的主力供水水源,超1600万人口直接受益。北京市水务局当天发布上述信息并表示,“南水”进京后,北京根据全市水情,已基本建立“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
密云水库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黄楠说,“南水”进京后,利用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输水,将6亿立方米“南水”存入密云水库,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2021年10月,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张怀斌称,潮白河生态补水历经两个阶段。自2015年起,南水北调送来“及时水”,来水回补密怀顺水源地,至2020年...
南水的到来,让北京长期超采的地下水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机会。北京在此前地表水、地下水、雨洪水和再生水四种水源可供调配的基础上,增加了南水,水资源的格局由四水联调变为了五水联调。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 王俊文:我们都说一水进京,多水变通途。大部分的南水北调水还是都用来满足老百姓喝的...
记者从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获悉,截至7月11日,南水北调入京水量达90.23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北京南水北调团城湖调节池向第九水厂输送“南水”据介绍,90亿立方米的进京江水中,约60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占入京水量的近7成;同时,向...
如今,到达北京的南水已超100亿立方米,其中70%以上用于城市生活用水,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人。 同时,因为南水的到来,北京市地下水位也显著回升。与2015年相比,如今地下水水位回升已超10米。北京无论市区还是郊县的用水都有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北京市南水北调大宁管理处3号连通井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距离市中心大概70多公里。这里有一支完全由80后年轻人组成的护水员队伍,翟绍淼便是他们中的一员。护水员每天的工作包括定时观测管道压力数据、下井检查、夜巡等。虽然环境艰苦、内容重复,但是六个小伙子深知这一看
今天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十周年。“南水”的到来,改善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分布状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也成为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利条件之一。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介绍,“南水”进京10年,北京坚持“节喝存补”的原则,充分“存”蓄水源。推进南水北调中线与永定河、潮白河...
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仅在北京,十年南水北调,就输入了超过106亿立方米的清水,其中有七成是生活用水,受益人数超过1600万人。在北京,一位家庭主妇打开水龙头,洗一把青菜、烧一壶开水、做一顿晚饭,使用的或许就是来自1000多公里外的水;一位老人煮一壶茶,和三五老友谈天下棋,茶香袅袅中,或许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