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返乡和返城是两个具有明确区别的概念。2. 返乡通常指的是从城市或外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农村。3. 返乡的人可能是在城市工作、学习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回到家乡。4. 返乡的选择可能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城市生活的疲惫,或者是因为在城市中遇到了困难或挑战。5. 返乡的人可能会重...
上世纪90年代最吸引观众的电视剧《孽债》,讲述了云南农场的知青们大返城的故事,电视中大批农场知青争先恐后地去敲农场公章、开返城证明的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那些大返城的知青更是难忘的经历。这是城市的诱惑,是上海的召唤。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知青返城的起因是1978年秋,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难产而死,成为这场返城运动的导火索。知青的大规模抗争直到1979年1月下旬,以中央全面退让而告结束。当时以国务院批准知青办“六条”办法为契机,废止了早先的《知青工作四十条》政策,据此各地均大开知青回城的绿灯,使得几乎所有愿意返城的知青...
好朋友离开,对于邹雪生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一下也说不出来话,车子走远了,他还是呆呆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这次离别之后,还要多少年才能再见到。到了知青返城的日子,以前每个连队都有好几百个知青,可他们一批接着一批离开了,空荡荡的宿舍中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此时的邹雪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
1978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 云南在当时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识青年共计约十一万人。导致这次运动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后,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决议,即《知青工作四十条》(以下简称《四十条》),这个决议不仅肯定“文革”以来上山下...
据58同城发布的《2024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显示,有近10%的职场人计划在春季换个城市工作生活,换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选择多与城市的经济实力,90后计划换城市的比例略高于00后。职场人较为关注的薪资水平方面,传统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待遇仍牢牢占据头部位置;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杭州的工资水平也较为亮眼...
在返城的大潮中作者:高五一病退知青返城的途径大相径庭:上学、参军、投亲靠友、特困、顶替、病退。从1977年开始,到1979年达到了顶峰,几乎99%的知青都离开了曾经出过力流过汗的土地。其中最无奈的,就是假借着生病返城。这本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时的知青,已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再也没有了浪漫的革命...
当年知青返城,除了病退、装病退,还有一条途径就是顶替。有些知青的父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一旦退休形成空缺,子女就可以到他们的单位去工作。不过,退一个顶一个是理想状态,大部分多子女家庭的父母退休有先后,让谁先顶替,往往让父母左右为难。有个上海男知青的母亲到了退休年龄,因为家里两个孩子,母亲准备把...
所谓外地返城,指的是因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城市生活、工作、学习,而到外地去,如旅游、探亲、出差等,随后又返回常住城市的过程。有时也涵盖了因工作、学习等原因在外地长期居住的情况。外地返城既可短暂又可长期,对于当事人来说都会带来诸多心理和生活上的影响。短暂的探亲、旅游等带来的是短暂的...
中国最后一位返城知青:邹雪生 中国最后一位返城知青:邹雪生 知青,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一代见证历史的青年,亲身经历并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巨变。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年左右,一批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奔赴农村,支援边疆建设,改善农村的面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