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荧光强度是指在近红外区域(一般为700nm至1100nm)内,物质所产生的荧光强度。近红外荧光强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分子结构、环境条件等。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影响因素、提高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并以生物医学领域为例,介绍近红外荧光的实际应用。 一、近红外荧光的基本概念 近红外荧光是指在近红外...
在医学成像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成像技术逐渐涌现,它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一种名为ICG的成像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它通过使用近红外荧光提供了更高的成像灵敏度和清晰度,从而在多个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成像技术。ICG全称为吲哚菁绿,这是一种水溶性的荧光染料,在医学成像中用...
所发明的铝酸盐荧光粉不含Ga、Ge、Ta、In、Sc以及Li等稀有金属元素,制备工艺简单、可重复性高,而且尖晶石属于立方晶系,光学各向同性,可以制备出高质量透明陶瓷或单晶。相关成果为宽带NIR光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崭新、便宜、稳定的材料平台,也将大幅推动pc-LED...
近日,加拿大神经外科设备公司Synaptive Medical宣布,其显微镜机器人的近红外荧光可视化模块Modus IR已获得 FDA 的 510(k) 批准。 批准之后,其4k 3D 显微镜机器人Modus X将有更多的荧光产品组合。 Synaptive Medical 成立于2014年,收入主要来自于美国市场。 思宇曾盘点过该公司:从显微镜机器人到磁共振,它承包了神经外科...
(2)识别不同分析物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①金属离子的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工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对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的污染。 金属离子进入人体的方式包括空气,水,食物和皮肤接触。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金属离子会在体内积聚。
Wanichacheva和他的同事开发了另一种基于七甲基菁的近红外荧光探针2,它可以检测HepG2癌细胞中外源添加的Cu2+(图 4)(DOI:10.1016/j.saa.2020.118606)。 在647 nm激发下,游离的探针2(CH3CN/HEPES=7:3, v/v)在718 nm处产生发射峰,并发出红色荧光。但随着Cu2+的加入,红色荧光逐渐消失。根据Gauss09程序的实验...
近红外荧光团是指物质中能够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发出荧光信号的团分子,这些团分子的荧光特性可以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定。近红外光谱范围一般指波长在800nm到2500nm之间的光谱范围,这个范围内的光谱信息能够帮助人们对不同物质进行区分和识别。 近红外荧光团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数据建模三个步骤。
近红外荧光探针可以按结构分类根据结构不同,近红外荧光探针可分为单分子荧光探针和多分子荧光探针。单分子荧光探针通常由一个荧光团和连接基团组成,具有制备简单、分子量小、水溶性好等优点;而多分子荧光探针则是由多个单分子荧光探针组装而成,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稳定性以及更好的组织穿透能力。近红外荧光...
近红外荧光成像是一种基于红外光谱范围内的荧光成像技术。通常会在原理讲解中介绍其与光谱的相互作用。激发器通过发射不同波长的光,让样本中的分子吸收光的能量,从而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随后,分子又以荧光的形式发出能量,产生一组不同波长、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发射光。而近红外荧光成像的使用范围正是在这种光谱范围内...
菁类染料是一类优良的荧光染料,其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 Ex807nm、Em822nm)是一种典型的花菁类近红外染料,是美国FDA批准的可用于临床的近红外染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也和另一种近红外染料亚甲基蓝(MB,发射波长约700nm)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推动了生物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