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过紧日子”长效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这是应对当前财政紧平衡状态的必要之举。但这并不是一时之需,并不意味着在未来财政宽裕的环境就不需要过紧日子,也不意味着只是财政比较紧张的地区要过紧日子,财政较宽裕的地方不需要过紧日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
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财政工作指导方针。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紧”是通过提高资金的有效性来实现的。以中央为例,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一般性支出连续四年压减,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下降了2.1%。实际执行中下降了3.5%,把钱花在刀刃上...
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过紧日子”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没有从思想上“紧”起来。当前提出“过紧日子”,确实是因为钱“紧”,但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紧”的问题,才会在有了钱后持续“紧”而不放“松”。历史证明...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3月6日,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的生动形容引发舆论点赞。政府习惯过紧日子,用好每一分钱,传递出暖暖的施政温度。百年风雨兼程,博大深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党和政府带头过紧...
政府日子越过越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各财政供养单位要勤俭办一切事业,腾出资金优先保障基本民生。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到,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已基本下达,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
要习惯过紧日子!财政部多举措强化预算约束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申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记者27日获悉,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
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过紧日子情况,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加强资产运行维护,推进资产共享共用,对单位新增资产配置加强管理,防止资产闲置浪费。严格执行会议差旅等费用开支标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控楼堂馆所建设。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始终严把支出关口,继续加强“三公”...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近年来,我省将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提升管理效能,把过紧日子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强化源头管控 从严从紧把牢预算编制关口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省财政厅强化源头管控,坚持集约节约、精打细算...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值得关注的是,“过紧日子”之前加上了“习惯”二字,这意味着党政机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过紧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土地革命...
”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是为人民理财、勤俭办事业的内在要求。人民财政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严控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坚持过紧日子,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生动写照。从瑞金时的红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