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号是流传于四川大邑县民间的一种乐器。这是一种竹制的长号,由大小不一(大到饭碗粗、小到指头细)的竹筒镶接而成。人们把一根竹子裁成若干节,将竹筒一节一节地做好后,然后再造成多节,上小下大,就像喇叭一样,它能吹出各种音调,声音悦耳动听,具有民间风味特色。人们每逢过年过节都饶有兴致地自制过...
03:16 《过山号》演唱:盘萨组合 04:51 《铜梁竞技龙》表演:梁志春、何连富等 02:14 《高高山下一条河》演唱:王世金 28:27 《民歌中国》 重庆风情 2011-03-10 00:46 《一朵茉莉花》 演唱:李扬 03:28 《编花篮》 演唱:吉喆 05:12 《我来到了大别山》 演唱:周强 03:18 《牡丹颂》 演唱:程琳 02...
比如出门迎亲前要吹过山号,迎亲队伍回来进家门时要吹过山号,在客事中开饭前也要吹过山号等等。过山号一般不会单独使用,一旦单独使用必定是有大事或者急事发生。在通讯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每当听到过山号雄浑厚重的声音穿过密林回荡山谷,四山八寨的亲朋好友便会闻声而至,前来帮忙,或参加紧急救援。过山号还有...
🌄 彝族过山号,这一传统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悠远的音质,在彝族居住地广为流传。它的声音庄严肃穆,充满穿透力,仿佛能穿越山间,传递到远方。🎶 过山号不仅是彝族人民在喜庆场合表达喜悦的乐器,也是他们在哀悼时寄托哀思的工具。同时,这种乐器还有着震慑猛兽的神秘力量。🎶...
阿朵故烈:无量山地域彝族过山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联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无论是溯源彝族的迁涉文化还是农牧生产方式,以及依山而居的生活环境,都能洞悉彝族与生既来就是一个崇膜自然、尊重自然、共生自然的民族,是一个把自己作为生物多样性链接上的一扣。这从彝族的管器音乐过山号可窥一斑。彝...
悠久灿烂的历史赋予漾濞独特的文化韵味,那些随着悠远时光塑造和沉淀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漾濞文化添了一笔色彩。目前漾濞县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项,共有37名传承人。而其中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过山号,就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典型...
“这山吹来那山听”,彝族过山号音调独特,音质悠远醇厚,庄严肃穆,很有穿透力,普遍流传于大理州境内的彝族聚居区。过山号是彝族人民在客事中表达喜悦或寄托哀思的乐器。同时,过山号还有震慑猛兽的作用。 在漾濞县鸡街乡鸡街村,有一位八旬老人,名叫黄应福,彝族,是鸡街村鼓吹帮的领队人,他还是大理州第四批非物...
“唢呐匠”在离新郎家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停步,等到天黑的时候才开始发“过山号”,新郎就要端着装有红布,白米,茶酒糖果的盘子来迎接。过山号明早即将娶妻的新郎我们在这为你发号告知你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你已万事准备齐全就等我们为你来暖屋还望新郎出门迎我进彝家婚礼中的“过山号”是用大芒筒和大巴拉来吹奏的...
“呜嘟嘟、呜嘟嘟、呜嘟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菜白村一家农户屋檐下,有一位八旬老人,正瞪着双眼,鼓着腮帮,竭尽全力地握紧过山号的子杆,吹出阵阵悠远的声音。 老人名叫黄应福,彝族,今年80岁,是鼓吹帮领队人,还是大理州第四批非物质遗产项目——彝族过山号的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