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失犯之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该条文规定了疏忽大意的过...
第一,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过失犯存在实行行为,但其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缓和。例如,村长甲号召农民冒雨抢救粮食,农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即使甲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二,过失向故意的转化: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对某种法益产生危险,但故意不消除危...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二、过失犯罪的分类: 过失犯罪有“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刑法中的“过失犯”是指: A. 犯罪人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 B. 犯罪人在犯罪时有重大失误 C. 犯罪人明知犯罪危险存在,但故意置之不理 D. 犯罪人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 答案: D©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总结来说,过失犯罪是由于个体的主观过失导致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这种犯罪行为会产生案底记录。过失犯罪的法律后果可能包括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刑罚。案底记录会对个体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但在一定条件下,这些记录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得到消除。因此,对于那些因过失行为而面临法律责任的个体来说,了解相关的...
过失犯远因溯责的规制路径:以渎职犯罪为中心 问题的提出 相较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我国过失犯立法体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除了设有传统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之外,还契合当代社会分工愈加细化的现实,针对不同的专业部门和领域,规定了为数众多、种类纷繁的业务过失罪。于是,与德、日刑法学的...
自目的行为论以及新过失犯理论盛行以来,越来越多原本在责任层面讨论的内容开始被放到不法层面进行评价,过失犯问题的高地几乎完全被行为无价值论者、新过失论者所占领。然而,为了在不法层面区分出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而赋予两者以不同行为属性的行为无价值论者,在论证过失行为的本质是源于“对结果回避义务的违反”以及“...
在过失犯罪中,行为人本身没有伤害他人、侵害财产权益的故意。过失分为两种,第一是因疏忽大意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是指行为人存在预见危害后果的义务,却没有预见,以致于损害出现。具体可以以行为人是否违反了行业规则、生活规则等来进行判断。类如业主在搬运物品时,不慎碰倒物品导致其高空坠落,砸伤楼下行人。在...
过失犯罪里没有共犯,不过要是两人一起过失,比如医疗事故,法院可能根据责任大小各自处罚。 2025-03-16回复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全网热点 白宫承认泄露战争计划491.3w 订婚强奸案二审择期宣判484.6w 章泽天近照曝光479.6w 何小鹏:明年量产飞行汽车477.5w 雷军携小米YU7亮相武大476.2w 男孩进教育学校10天后身亡474.6w 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