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优势、政治考虑、军事战略、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因素也有朱棣的个人意愿,就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迁都北京反映了朱棣政治眼光高远,有高瞻远瞩的魄力,朱棣的这一决策不仅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在一定程度上威慑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有...
二来,北京不具备供养一个帝国首都的资源,若定都北京,将来的粮食和物资,都要通过漕运的方式运往北京,不仅耗资惊人,而且劳民伤财。三来,朝中这些大臣的根基和关系,大多在南京,若迁去了北京,势力会被大大削减。但朱棣是一个强势的皇帝。他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强行以个人的意志,于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还没等迁都,先削藩,所以引来了朱棣的靖难之役。朱棣胜利后,也不喜欢南京,所以回到了自己的老地盘北京。朱棣想把迁都之地放在北京,毕竟他是北京发家的,觉得北京吉利。所以在登基四年后,朱棣开始在北京大肆修建宫殿,毕竟北京有皇城,那是元朝的宫殿,元朝就是在北京建都。这么大动静,朱棣...
由于从明成祖一直到明英宗连续地营建北京,政治中心就由南京转到北京来了,北京成为国都了。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军事的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如果他不采取这个措施的话,历史情况将会怎样,就很难说了。即使明成祖迁都北...
在朱棣的一系列命令下,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北京,解决了北平及其周边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经过十多年的策划和努力,终于在永乐十九年,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南粮北运使北京城得以充实。迁都原因 首先要提的是朱棣自身的原因。尽管他出生在南京,但在年少时就已开始征战南北,并非一直留在南京。换句话说,他对...
导读:迁都是指明成祖祖地把大明的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开门见山直接说个人的结论:个人觉得成祖迁都北京是利大于弊。使大明历代帝王时刻注意外来的危险,警示和鞭策自己的向上图强之心。真正践行了天子守国门的刚明传统。朱棣迁都的时代背景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攻入南京,登基称帝。此时,蒙古势力虽已退回草原,...
一:迁都北京受阻 1402年,朱棣打败侄儿建文帝,登基为帝,年号永乐,此后励精图治,发展政Z、经济、文化与军事等取得了很大成效。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向群臣宣布,准备迁都北平。诏书一下,朝野哗然,立即分为两派,北方派举双手赞同迁都,南方派则反对迁都,为此争执不休。争论的焦点无非是南北生活差异问题。...
[百家讲坛]中国史话(明朝篇) 7 迁都北京 南北两京制开始形成 00:07:39 [百家讲坛]朱元璋没有选择开封作为大明王朝首都的原因 00:01:46 [百家讲坛]洪武元年的都城设置 00:00:12 [百家讲坛]中国史话(明朝篇) 7 迁都北京 再议建都 00:09:07 [百家讲坛]明朝前期的三处都城 00:01:22 [百家讲坛]朱棣的迁都准...
但就是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多尔衮却将都城及顺治皇帝迁至北京。要知道,这一决策是极具风险的,一旦南明或者李自成反攻北京成功,对于清王朝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那么,多尔衮为什么还有执意如此呢?笔者认为,对于多尔衮以及清王朝来说,至少有三大方面急迫的需要,促使了多尔衮必须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上图_ 爱新觉罗...
1420年,北京的宫殿终于建成了,朱棣下令迁都北京。经过18年的曲曲折折,他终于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完成了迁都盛举,从此,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举,对于开发边疆和维护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他在北方一些边睡重镇设立军事要塞。《明史·地理志序》谓:“其边睡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