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黄耆,学名为Astragalus arkalycensis Bunge,是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一种植物。边塞黄耆在草原黄芪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植物研究中,将其命名为边塞黄耆,并通过图版91展示了它的形态特征。这一命名反映了边塞黄耆在草原黄芪中独特的位置。历史文献中,Astragalus arkalycensis Bunge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1869...
边塞黄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在6-15厘米之间,根部粗壮。茎极短缩,丛生,羽状复叶包含11-23片小叶,长度在5-10厘米之间,叶柄纤细,与叶轴近等长或稍短。托叶基部合生,上部卵圆形或短渐尖,长约6-8毫米,密被白色毛。小叶形态为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度在4-8毫米之间,先端尖,稀钝...
边塞黄耆(学名:Astragalus arkalycensis Bungein Mem.)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中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7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草原、山地及山顶。 快速导航 关系表 中文学名 边塞黄耆
边塞黄耆(学名:Astragalus arkalycensis)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中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7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草原、山地及山顶.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15厘米。根粗壮。茎极短缩,不明显,丛生。羽状复叶有11-23片小叶,长5-10厘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