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着潼关前线的宦官监军边令诚回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他向唐玄宗反映高仙芝和封常清的罪状,即:动摇军心,畏战弃地,克扣粮饷。边令诚为何打小报告,因为他在军中常常干预高仙芝的军令,而高仙芝不听他的,这让边令诚怀恨在心。唐玄宗听到边令诚所言,大怒,未经查实就命边令诚到军中将他们斩首示众,封常...
边令诚主要活动于玄宗朝。在安史之乱前,他就是宫里一个举足轻重的太监。此人出身以及如何晋升的,史书上罕有记载。只知道他和唐玄宗身边的另一名著名宦官高力士关系不错,高力士曾对玄宗说,边令诚“识大体,忧社稷”,是个可造之才。唐代宦官之所以那么牛,权力那么大,主要是因为朝廷让宦官参与了军事。安史...
边令诚是唐代的一位宦官,活跃于天宝六载(747)期间,他被委任为监高仙芝军的重要职务。那一年,他跟随高仙芝出兵攻打小勃律,然而在行至连云堡时,他并未进一步深入,直至高仙芝成功攻克小勃律后,他才上奏了自己的战功。十四载,也就是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边令诚再次被委以重任,监视并协助高...
对大唐来说,边令诚是一等一的罪人。但如果玄宗没有听信边令诚的诬告,大战前夕怒斩大将,也许长安就不会这么快失守。755年,安禄山以除杨国忠,为国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面对这一消息,唐玄宗却不置可否。他一向厚待安禄山,不仅封他为三镇节度使,更认他为干儿子。这些年来虽屡屡有人进谏安禄山包藏祸心,但...
边令诚简介 边令诚,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边令诚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过人。他精通文学、历史,并深入研究兵法,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战略眼光。在其职业生涯中,边令诚曾担任重要官职,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他秉持忠诚之...
边令诚利用监军的权力,马上上书唐玄宗称高仙芝中饱私囊,克扣军饷,自图享乐,导致不战而弃城逃亡。晚年的唐玄宗原本就性情大变,再加上安禄山的突然反叛更令他昏庸多疑,接到举报信后,他竟然直接派边令诚拿着敕书去军中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两虎将。边令诚回到军营,先召见了封常清,宣读了敕文。封常清听了后...
玄宗派遣封常清、高仙芝迎战叛军,边令诚作为高仙芝的监军随行。封常清出师不利,屡遭败绩,在撤军途中遇到高仙芝,两人一合计,叛军锐不可当,不如先退守潼关,再徐图进取。而边令诚多次想要插手军务,高仙芝并没有听从,二人失和。 作战失利,退守潼关,还得罪了监军的宦官,前路必然凶险异常,高仙芝应该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唐代宦官边令诚在安史之乱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高仙芝、封常清派遣军队入关中驻守,边令诚被任命为监门将军至陕州监军,开创了唐代宦官监军的先例。然而,边令诚却因索贿不成,向唐玄宗进谗言,称高仙芝与封常清有失职行为。唐玄宗信以为真,先后赐死封常清、高仙芝。高仙芝在死前为自己辩护,表示自己...
大多人读至安史之乱,都会很痛恨宦官边令诚谗言冤杀高仙芝。“初,令诚数私于仙芝,仙芝不应,因言其逗挠状以激帝,...帝大怒,使令诚即军中斩之。”但往前再读,就会发现,其实高仙芝和边令诚原是一对老战友老搭档。天宝六载,高仙芝统兵大破小勃律时,边令诚就是他的监军。当时高仙芝对边令诚相当照应,当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