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 焦赣 《易林·屯之兑》:“道路辟除,南至 东辽,卫子 善辞,使国无忧。” ⒉ 特指开道。 引《明史·陈选传》:“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 ⒊ 谓开垦荒地。 引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农人说是在为国辟除草莱,工人说是在为国殖产兴邦。” ...
辟除亦称“辟”、“辟召”。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属,然后向朝廷推荐。与后代大小官吏都由吏部铨选的制度不同。辟(bì),征召;除,授官之意。《文献通考·选举》:“盖东汉时,选举辟召皆可以入仕,以乡举里选循序而进者,选举也;以高...
辟除 [ pì chú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pì chú ] 开辟。指打开通路。 特指开道。 谓开垦荒地。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绵延 舒服 江雪 兴奋 葳蕤 朴素 吆喝 著名 簸箕 骄傲 相信 氤氲 ...
辟除制度是指古代官僚机构主要负责人依据一定规则自主选任机构掾史的一种选官制度。与两晋时代相比,汉魏时期辟除制度较为盛行,而且在选拔官吏时发挥了突出作用,亦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学界对辟除制度的概念、辟除制度变迁,与其他选官制度之关系及辟除制度性质、地位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探讨,应该说辟除制度研究中大的...
辟除一词,最早来源于开辟之意,意指打开通路,如汉代焦赣在《易林·屯之兑》中提到:“道路辟除,南至东辽,卫子善辞,使国无忧。”在古代,辟除还特指开道,如《明史·陈选传》记载:“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辟除亦可指开垦荒地,正如郭沫若在《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中所言...
辟除,犹言祛除。《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出自A+医学百科 “辟除”条目http://www.a-hospital.com/w/%E8%BE%9F%E9%99%A4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辟除”的留言: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
辟除又称“辟举”“辟署”“辟召”等,是公府或州郡选用属员的一种制度。一般说来,辟除人仕要分两步进行,即先辟为掾属(即助手),然后再由掾属升转。它与征召的区别是实行的主体不同,实施征召的主体是皇帝本人,而实施辟除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所以,辟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三公府辟除...
汉代有一种高级官员自行任用属吏的制度,称为“辟除”,也称“辟举”、“辟署”、“辟召”等。这种制度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公府辟除和地方州郡辟除。公府辟除主要由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及太傅、大将军府实施。丞相的权力尤为显著,他们会选拔并试用有才能的人,推荐或察举他们担任中央官职或外派...
公府辟除主要由丞相、三公以及太傅、大将军府实施,其中丞相的权力尤为显著。被辟除的官员经过试用期,表现出色者会被推荐或选拔为中央官职,或是外放至州郡担任重要职务。尽管职位较低,但公府属吏因其权力大,升迁机会较为迅速。九卿和其他中央官长也有辟除权,但与公府相比,其影响力较小。地方州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