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格镇辛村是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下辖村。概况 辛村是一个古老的明、清时原太原县的第一大村。明嘉靖《太原县志》记载:“柳盗跖宅,在辛村,今人呼为柳家窝。跖,春秋时大盗,年九十而死”。辛村旧址在村西南寺地。旧址处有一寺庙名植福寺。据清光绪《续太原县志》记载:“植福寺在辛村,始建自唐...
自唐代至明清,辛村古建筑数量逐渐增多,寺、观、庵、庙、楼阁、祠、堡俱全。无论是始建于唐代的现存第一大寺植福寺(又名植佛寺),还是始建于元代的紫云观(观音寺)、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魁星阁,亦或是至今令辛村人引以为傲的旗杆院、胥家大院,这些历史...
辛村遗址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被大规模盗掘,发现了大量重要的青铜器。随后,考古学家郭宝钧等人在1932年开始了多次发掘工作,发现了82座墓葬和车马坑。根据墓葬规模和发现的铭文铜器等证据,郭宝钧认为辛村遗址是西周时期卫国贵族的墓地。虽然郭宝钧等考古学家的工作仅持续了两年,但他们的发现和研究使辛村遗址成为了...
我对辛村心仪很久,近日成行。20世纪30年代,辛村墓地发掘曾震动中国考古界。考古部门先后4次组队发掘辛村卫国墓地。著名考古专家郭宝鈞的《浚县辛村》一书,使辛村名声大震。当年对辛庄4次考古发掘共发掘西周卫国墓86座,龙山遗址1处,出土铜、陶、石器120箱。主要发掘者郭宝钧在撰写《浚县辛村墓地发掘报告》时,...
浚县辛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辛村及高村镇杨晋庄一带。辛村遗址横跨淇河两岸,面积近10平方千米,是周代重要诸侯国卫国疆域核心区,也是两千多年前西周时期豫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浚县辛村遗址,狭义上指的是鹤壁市淇滨区辛村村址占压区,是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卫国王陵所在地。2016年以后,经过数次...
辛村位于平遥县东南15公里处,属半丘陵地带。由辛村、源神庙、大坡、小坡四个自然村组成。与朱坑乡相邻。全村有耕地3282亩,人口1473人。以林果业为主要产业,是典型的旱作物农业村。村情概况 村情概况如下图:卫生公约 一、建立村级环卫专业队,全面负责村级卫生整治和管理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垃圾袋装...
在2006年的行政区划中,辛村包含了众多村落,它们分别是:南辛村、西南庄村、郝伍级村、李伍级村、东黄门村、西黄门村、华伍级村、邓伍级村、谢伍级村、东贤孝村、南贤孝村、武家门村、西贤孝村、东和仁村、南和仁村、西和仁村、东柿子村、西柿子村,还有北庄村、蔡太保村、北贤孝村、张...
辛村本属浚县,后来划归鹤壁市区。辛村墓地在 2017 年重启大规模考古发掘,遗址以辛村中心,范围涉及淇河南北两岸多个村庄,包括庞村、刘庄等,面积近 10 平方公里。铸铜作坊、制骨作坊、普通居民点、平民墓地、卫侯公墓区等一系列重大发现,使这里由单纯的墓地,确认为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遗址。辛村遗址发掘现场 ...
辛村,位于北格镇的东部边缘,作为该镇规模最大的行政村落,它在地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村庄占地广阔,拥有耕地面积达8000亩,居住着1200户人家,人口总数约为4300人。辛村的农业特色显著,主要以种植玉米和高粱为主,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来源。在经济活动中,辛村内部设有私营企业,如富利康洗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