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德惠院士文集》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容简介 《纪念辛德惠院士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理论与实践述评、忆良师益友——辛德惠先生、辛勤铸彪炳德惠润大地、忆辛德惠先生二三事、扎根厚土造福人民追忆辛德惠先生、辛德惠是我的良师益友、...
辛德惠,1931年12月24日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在日本占领期间,他在艰难的生活中度过了少年时代,这段经历使他对旧社会的苦难和黑暗统治有着深刻的记忆。1949年,他在北京通县潞和中学加入共青团,1950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于大学二年级时成为中共党员,他勤奋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田野上的大学》:曲周实验站第二代领军人物 《田野上的大学》:科技小院——农大学生在曲周的家 《田野上的大学》:辛德惠扎根曲周二十余年 最终被沉重的工作拖垮了 《田野上的大学》:带上亲手种植的葡萄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田野上的大学》:向村民普及科学知识 提升村庄的科学素质 ...
辛德惠,1931年12月24日出生,祖籍辽宁省开原县。中国土壤学家、农业生态学家、农业教育家,农田生态工程设计的开拓者之一,泛生态学理论的创立者。其父是开原县城外屯子里的农民,家境贫寒。“九·一八”事变后举家入关逃难到北平。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艰难的亡国奴生活中,辛德惠度过了少年时代。生于忧患...
碑文盛赞当年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数十名教职员工扎根曲周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辛德惠的名字,与石元春、林培、毛达如、雷浣群、黄仁安、陶益寿等人的名字,被镌刻在这块汉白玉石碑背面。1973年,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曲周,决定扎进盐碱最严重的张庄。辛德惠是这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墓的主人叫辛德惠。 无论寒暑,总有曲周百姓自发前来,给墓碑拭拭土,与辛老师说说话。 从上世纪70年代一头扎进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农村参与改土治碱,到90年代跑遍整个黄淮海流域,辛德惠将自己的生命与智慧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如今的曲周,金黄的麦田丰收在望,人们很难想象,40年多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5月18日,党委书记钟登华率队前往曲周实验站,拜谒辛德惠院士墓,缅怀老一辈农大人扎根曲周、艰苦奋战的峥嵘历程,领悟“责任、奉献、科学、为民”薪火相传的曲周精神,宣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农大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坚定信念。 风光月霁,碧草萋萋。清晨,...
本报杭州6月3日电“为了未来事业,竭尽余力,死而后已。”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辛德惠实践了他患心脏病后所立下的誓言。5月27日,他在浙江宁波考察时,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8岁。 据悉,辛德惠院士是应中国科协之邀对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松材线虫病情况进行考察研究的...
1993年,辛德惠作为主要参与者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科技界骄傲地称其为农业界的“两弹一星”! 1993年,辛德惠在曲周实验站。 利他利国,泛生态学枝叶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