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丰年,本名严格,江苏南通人,1945年开始在军中从事文化工作,新四军老战士,1976年退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驰誉书林乐界。今年是辛丰年先生百年诞辰,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重编版《辛丰年文集》(八卷本)及纪念集《辛丰年先生》。《辛丰年文集》古典音乐的“...
辛丰年先生已经去世10周年,今年也是他诞辰一百周年。他引领并见证了一代人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向往。《辛丰年文集》(八卷本)及纪念集《辛丰年先生》不久前首发;《辛丰年文集》编者、复旦大学教授、辛丰年长子严锋来汉,讲述了辛丰年的音乐人生,并接受长江日报《读+》周刊专访。严锋做客省图《长江讲坛》,讲述辛丰年音...
通讯员 谢宁 余嫚雪 今年是辛丰年诞辰100周年,去世10周年。10月14日,辛丰年长子、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严锋来汉,做客长江讲坛,分享《从老战士到乐评人——辛丰年的音乐人生》。辛丰年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喜爱古典音乐的人。辛丰年,原名严顺晞,1945年投身革命后改名严格,退休后继续少年理想,开始大量购书读书听音乐。...
辛丰年一生坎坷,原名严顺晞,出身豪门,1945年投身革命后改名严格,53岁平反退休继续少年理想,开始大量购书读书听音乐。辛丰年是其笔名,即英文Symphony(交响乐)的译音。1987年1月,辛丰年的《乐迷闲话:欧洲古典乐坛侧影》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立即倾倒了无数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辛丰年”这个名字也开始为众多爱乐者所...
辛丰年这个名字引起一般读者瞩目,大约是因为当年《读书》杂志上刊出一篇署名“于飞”的人物特写《辛丰年与Symphony》。文章介绍了该刊专栏“门外读乐”的作者辛丰年,一位本名严格的“小城畸人”。原来,“辛丰年”三字是Symphony(交响乐)的音译。“于飞”即该刊编辑赵丽雅,后常用笔名扬之水。查阅她的日记《〈读书〉...
如辛丰年当年所读就是此覆印本,固然不曾了然于译者的相关情况,因而受了徐霞村的诓惑,也未可知。王蘧常 1938年,因为家乡南通沦陷,十五岁的辛丰年随家逃难到上海,居停在三马路。一日,“走过上海赫德路一条弄堂口,无意之间抬头一看,弄口上方标着‘春平坊’,不觉为之一怔”,辛丰年思忖着,“这不就是...
辛丰年是笔名,交响曲Symphony的音译,真名严格。这篇迟写的文字,是对先生的纪念。 辛丰年是笔名,交响曲Symphony的音译,真名严格。直译应叫新丰泥,我猜,将“泥”改为“年”,是董秀玉先生所为,她是接触辛丰年最早的编辑。辛先生2013年逝世时,《读书》杂志曾约我稿,当时在《三联生活周刊》,忙得焦头烂额,根...
辛丰年简介:辛丰年(1923年—2013年3月26日,原名严格),江苏南通人。1945年开始在军中从事文化工作,1976年退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驰誉书林乐界。著有《乐迷闲话》、《如是我闻》、《处处有音乐》等十余种作
最新更新 第8章 注释: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音乐欣赏,面对浩如烟海音乐世界,作者选择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第二、三部分为音乐杂感,作者谈音乐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音乐与文化,皆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文字精练而老辣。辛丰年先生文字往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