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是1959年由Gibson首先提出,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成分输血才真正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新时代。 成分输血不但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一血多用”的目的,而且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普遍得到认可,是输血史上的一次革命。现在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场上的大量伤亡也对输血抢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直接推动了输血医学的发展。 在战争初期,由于输血技术的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战场急救,输血很少发生。直到1917年美国参战,在美军抵达欧洲后,一位加拿大军医使用注射器未经交叉配血直接给伤员输血的实践,证明输血可以用于战场急救,挽救生命。
兰士台纳意识到所谓输血综合征——接受输血的病人有时候会发生发热、寒战、肾脏剧痛、黑尿甚至死亡,正是因为人类有不同的血型,而某些血型之间彼此不能相容,才导致了这一切,他将此写入科研论文中。但因为学科的不同,这项重大成果,在外科领域几乎没有人知道,只有纽约的奥滕伯格博士(ReubenOtternberg)看到他的论文后,...
科普| 输血医学简史济宁献血 2022-08-11 17:03 发表于山东 ,时长04:27 来源:央视频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2001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第八届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国际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等四家国际组织,旨在提高全球血液安全,联合倡导将兰特斯坦纳的生日,即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并建议从2004年正式推行。这个日子...
James Blundell的输血手术。The Lancet, 1828-1829 1818年,年轻的产科医生布伦德尔博士(James Blundell)因无法忍受产妇因大出血而频频死亡,决定给病人输血。经过周密的思考和系统的动 物实验,布伦德尔博士总结出两项输血基本原则:只能使用人血;只能使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后来,他一共给11个大失血病人输血,其中5人...
输血医学简史 输血医学简史 体液学说与放血疗法 •体液学说由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创建,并统治西方医学实践数千年。其要义在于将疾病的发生归因于体液的失衡,而恢复平衡的主要手段则是呕吐、发汗、泻下和放血。其中放血疗法最被推崇,作为一种主要的“无所不能”的治疗手段,在至少2500年内被狂热地忠实地...
他将这种特殊类型称为C型,但后来将其重新命名为O型,这便是现在广为人知的ABO血型系统的基础。两年后,兰士台纳的同事们在更广泛的交叉实验中发现了AB型血,这标志着人类最基本血型系统研究的阶段性完成。这一发现对于医学领域,尤其是输血疗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却在当时并未得到应有的瞩目。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美国在1983年开始要求血液中心对供血者进行生活方式预筛查,并在1986年通过抗体检测显著减少了高危供血。自体输血作为最安全的输血方式之一,其应用逐渐增长,尽管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围手术期技术,如血液回收,也被用于减少输血需求。美国医学界建议医生与患者讨论输血选择,一些州通过立法...
70年代中期开始,成分输血迅速发展,在采血后血液各成分活性尚保持完好的时间段内及时分离、浓缩制备成血液成分制品,或用血液成分单采机直接采集,并将各成分保存于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很好地解决了全血中部分成分失活的问题。 到80年代之后,国际上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选用红细胞悬液或其他成分血液进行临床救治,仅有少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