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是1959年由Gibson首先提出,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成分输血才真正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新时代。 成分输血不但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一血多用”的目的,而且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普遍得到认可,是输血史上的一次革命。现在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场上的大量伤亡也对输血抢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直接推动了输血医学的发展。 在战争初期,由于输血技术的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战场急救,输血很少发生。直到1917年美国参战,在美军抵达欧洲后,一位加拿大军医使用注射器未经交叉配血直接给伤员输血的实践,证明输血可以用于战场急救,挽救生命。
1817-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因经常见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挽救,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设计了一套输血器材(1把椅子、1个漏斗、注射器和管子)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治疗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因为...
最初,他将这种特殊类型称为C型,但后来将其重新命名为O型,这便是现在广为人知的ABO血型系统的基础。两年后,兰士台纳的同事们在更广泛的交叉实验中发现了AB型血,这标志着人类最基本血型系统研究的阶段性完成。这一发现对于医学领域,尤其是输血疗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却在当时并未得到应有的瞩...
1818年,年青的产科医生布朗德尔博士(James Blundell)无法忍受产妇因大出血而频频死亡,经周密思考和系统的动物实验后,布朗德尔博士总结出两项输血基本原则:1、只能使用人血;2、只能使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后来,他一共给11个大失血病人输血,使其中5人获救。布朗德尔的成功,再一次...
James Blundell的输血手术。The Lancet, 1828-1829 1818年,年轻的产科医生布伦德尔博士(JamesBlundell)因无法忍受产妇因大出血而频频死亡,决定给病人输血。经过周密的思考和系统的动物实验,布伦德尔博士总结出两项输血基本原则:只能使用人血;只能使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后来,他一共给11个大失血病人输血,其中5人获救...
输血医学简史 输血医学简史 体液学说与放血疗法 •体液学说由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创建,并统治西方医学实践数千年。其要义在于将疾病的发生归因于体液的失衡,而恢复平衡的主要手段则是呕吐、发汗、泻下和放血。其中放血疗法最被推崇,作为一种主要的“无所不能”的治疗手段,在至少2500年内被狂热地忠实地...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至今才有约百年历史。和医学中的其他门类一样,输血医学也经历了从蒙昧到开明、从粗陋到精细的发展历程。
1667年冬季,莫里病情恶化,裸身流浪至巴黎。一位贵族出于慈悲,将他带到御医丹尼斯的住所,这位医生正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实验,试图通过将动物血液注入人体来治疗精神疾病,这在当时的医学理论中,体液学说占据主导地位。在那个时代,放血疗法被视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万能良药,这一观念可以从一首流传广泛的...
70年代中期开始,成分输血迅速发展,在采血后血液各成分活性尚保持完好的时间段内及时分离、浓缩制备成血液成分制品,或用血液成分单采机直接采集,并将各成分保存于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很好地解决了全血中部分成分失活的问题。 到80年代之后,国际上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选用红细胞悬液或其他成分血液进行临床救治,仅有少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