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通道转兵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的毁灭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的:“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还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确实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但12月初,红军拼死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之后,已付出...
从通道转兵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长征途中,有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精神和勇气,使党和红军一改此前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革命从被动应战转而开始形成战略主动。正如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里缩所写:“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五姑嫂舂米送红军。吴启荣 ...
今年是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通道转兵90周年。12月12日,由省委党史研究院、怀化市委和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举办的“通道转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交流座谈会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举办。本次交流研讨共收到论文近百篇,来自省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与党史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通道转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通道转...
“通道转兵”不仅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改变了党中央和红军的命运,而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揭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序幕,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值此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通道转兵90周年之际,分别在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发起“通道转兵”移动...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通道转兵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移。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格局,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通道转兵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探讨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通道转兵的背景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难的阶段。日本军队在华北、华中地区...
中央政治局进抵芙蓉后紧急召开了作出转兵决议的通道会议,即李德所说的“飞行会议”。李德提议遭到否决与该日凌晨截获的刘建绪的电报当有关联,至少博古看过电报后,同意了毛泽东提出的行军方案,认为只有从贵州出发一直向北,才可真正遇到较小的抵抗,并引发...
12月13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进入靖县(今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新厂、平茶,然后分两路向贵州进军;一路进入贵州洪州,向黎平挺进,避开了敌人布下重兵的包围圈。 绝处逢生:红军自此处处有“通道” 事实证明,通道转兵的决定,是在当时环境下中央红军摆脱险境的唯一正确抉择,避免了...
游客在湖南省通道县通道转兵纪念馆参观。 春节期间,再次阅读了刘伯承元帅的《回顾长征》。刘伯承在文中写道:“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这段话道出了“通道转兵”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一名通道县...
通道县: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湖南通道县,这个素来不起眼的小县城,却曾见证过中国革命史上最有转折意义的事件之一:通道转兵。1934年11月初,中央红军在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后,却遭遇了蒋介石调集25个师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此时,中央红军面临着被消灭的危险,而通道县成了红军突围的关键所在。通道县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