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一词源自《左传·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贪得无厌”一词应该也是来源于此吧!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出...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这段典故出自李鸿章所述。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一次外出狩猎之时,便不由自主想一试身手。突然望见了周围的寂静村庄,就此停住,不再使用手枪。幕僚好奇,询问原因。李鸿章回答:这是我想提醒自己,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出自李鸿章所述 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李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一次外出狩猎之时,便不由自主想一试身手,突然望见了周围的寂静村庄,就此停住,不再使用手枪。幕僚好奇,询问原因。李鸿章回答:这是我想提醒自己,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
本身李鸿章没有杀心,就是打算用金枪防身,可是因为长时间携带金枪这个利器,李鸿章的杀心慢慢产生了,最后差点酿成悲剧,就是杀心自起的最明显展现。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李鸿章只是个例,不能代表广大群众,是不是真的如此呢?“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深刻含义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就出现李鸿章这种...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 儒风君说: 一个人一旦有了权力,有了武力,有了伤害别人的能力。 很容易就会以势压人,以力逼人。 这一点必须要时刻反省自己,审慎行事。 这样才不至于给自己惹来祸端。 4 能受苦乃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儒风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