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銙(kuǎ),也叫带板,是从蹀躞带上的牌饰演变而来的一种装饰。带头,一种固定腰带的环形装置。带尾是钉在鞓头用以保护革带的一种装置。早期的蹀躞带并不是常见的腰带类型,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军队制式装备或者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 蹀躞带图解 至唐代,胡风盛行,李肇《...
比如唐朝规定,蹀躞带只能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天子用十三环玉带,也就是说,玉带是最高等级。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佩戴者身份的高低。 《新唐书·《舆服志》曾记载唐代蹀躞带等级:一至二品用金銙(kua,三声);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银銙。 唐朝初期,沿用隋朝天子为十三环玉带的制度,...
四、唐朝蹀躞带的价值和意义唐朝蹀躞带的意义在于它所代表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无论是蹀躞七事还是蹀躞十事,都是唐朝时期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从腰带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到上面悬挂的物品,都体现了唐朝时期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唐朝的蹀躞带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装备,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遗产,体现了唐朝时期人们...
蹀躞带的系法有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回卷法。这种系法是将带子卷曲后塞入腰带,利用蹀躞上的铊尾来防止皮带滑脱。回卷法操作简单实用,仅需卷曲带子后塞入腰带并利用铊尾固定即可。【正规系法】而正规系法稍显复杂,需要先将蹀躞带的小条围绕腰部侧后,正面扣好,带尾拉至背后,经过扭动后向上塞入皮带,最后松手,...
01 蹀躞带的形制 唐朝蹀躞带主要由鞓、銙、带扣及䤩尾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鞓,即革带本身,也就是整个蹀躞带的主体,俗称皮带。革带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当时不叫革带而是韦带。《墨子》卷上说,“晋文公之臣,皆牂牛之裳,韦以为带。”韦带的形制与蹀躞带的形制并不相同,且直到东汉时期,革带也无...
蹀躞带,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可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多功能腰带,简直是古代的“万能腰带”。它的名字来源于“蹀躞”,这个词在古代是用来形容马匹行走的样子。想象一下,古代的骑士们骑着马,腰间挂着各种武器和杂物,是不是很像这种蹀躞带呢?蹀躞带在唐代的壁画中特别常见,尤其是昭陵唐墓壁画里,简直可以说是随处...
唐朝爱马仕——蹀躞 1. 宫廷御用—蹀躞七事 蹀躞是指在革带上系佩物品,凡是佩戴物品的腰带都称为蹀躞带。而蹀躞七事是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一种蹀躞带,用皮革制作外面裹上黑色或红色的绫绢,上面悬挂着刀子、火石袋、针筒等七件物品。这种蹀躞带在唐朝还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要使用这种...
🔍 蹀躞带,一种独特的腰带,源自胡制,后流传至中原,盛行于唐朝。它不仅美观实用,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功能多样,可以佩戴各种随身物品,同时作为装饰品,为汉服增添一抹亮色。🔩 组成部分包括:带鐍(腰带上的环扣)、带鞓(束腰的皮带)、带銙(腰带上的装饰物)以及䤩尾(腰带尾部的构件)。🎁...
狩猎纹金蹀躞带这件金蹀躞带,以唐代风格复原,全长167厘米,展现了游牧民族狩猎生活的生动细节。通过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纹样,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游牧文化和生活场景。这件金蹀躞带,全长167厘米,展现了游牧民族狩猎生活的生动细节。它出土于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蹀躞带...
中文名:蹀躞带 拼音:dié xiè dài 作用: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 类型:衣服饰品 组成:带鞓、带銙、带头及带尾 蹀躞带 蹀躞带原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装饰,通过带子把常用生活物品都系在腰间。其制本采自马上的秋根,为适应马上需要。蹀躞带,是古代的一种腰带。“蹀躞”(dié xiè)一词,本来是小步行走的意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