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太平镇茅家村的踩寸子是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起源于清朝末期,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舞蹈。“踩寸子”也叫“唱秧歌”、“姐儿调”,“寸子”是一种木制道具,30厘米左右,寸子底部套着绣花小鞋,表演者踩在寸子上走动时,宽而长的裤腿可以盖住寸子的木柱,有一种若隐若现、风姿绰约的视觉效果。...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踩寸子踩寸子,亦称“踩跷”,是一项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舞蹈项目,也是一种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于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踩寸子表演中花姐的寸子 “寸子”是一种木制道具,短的10-20cm,长的30-50cm,底...
“踩寸子”舞蹈后来又加入了妇女“三寸金莲”的内容,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形式。临淄区齐都镇张家庄的踩寸子舞蹈艺术尤为突出,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性的民间舞蹈形式。 1769年,山东淄博临淄齐都镇的永顺村和张家庄村民根据民间流传的表演形式进行”踩寸子”表演,但是形式比较简单,步子前走...
踩寸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在山东省临淄地区广受欢迎。这种舞蹈的独特魅力源自于一种名为"寸子"的道具,它大约30厘米长,底部固定着精致的绣花小鞋。表演者踩着寸子行走,宽大的裤腿巧妙地遮盖住木柱,形成一种若隐若现、优雅动人的视觉体验。踩寸子的动作和唱词都深深植根于乡土文化,充满了...
踩跷孑,又称踩垫子,踩寸子,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就从此而来。兰花脚上绑上木屐,本是体现古代女子的缠足情景,因用于舞蹈中,突现女子“S”形的曲线美。黄云江师徒二人同台踩跷,并不多见。 - 范芝侠于202207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
“寸子”是一种民间舞蹈的木制道具,短的10-20cm,长的30-50cm,底部套上尖尖的绣花小鞋,演员踩在寸子上表演,叫做踩寸子,也叫“唱秧歌”。表演时,长长的裤脚盖住寸子的木桩,只露出底下的绣花小鞋,风趣俏皮,迎合了古代社会“三寸金莲”的审美观点。
踩寸子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项技艺在山东地区的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山东秧歌的瑰宝”。在过去,踩寸子主要用于祭祀、庆典等场合,如今则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表演艺术,吸引了无数观众前来欣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踩寸子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
1、山东民间舞蹈踩寸子概述及其艺术特点与艺术价值寸子;是一种民间舞蹈的木制道具,寸子的底部套上尖尖的绣花小鞋,舞蹈着踩在这样的道具上表演舞蹈,叫做踩寸子。踩寸子作为一项民间舞蹈项目,起源于隋朝后期的淄博临淄地区。关于踩寸子前走走,后倒倒;步法,是从隋代的拉旱船演变而来。相传隋朝时,宫中有一条扎缚...
盛开在齐鲁大地的民间舞蹈——踩寸子